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泉州提线木偶:一线牵两岸

2015-11-27 10:25:32 陈梦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由闽南地区传入台湾的提线木偶为何在台湾由盛及衰?是什么机缘让其重获新生?来自祖地的泉州提线木偶又在台湾上演了怎样一出“木偶传奇”——

泉州提线木偶:一线牵两岸

  在泉州,提线木偶表演总能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资料图片)

2007年1月8日,泉州木偶大师黄奕缺的两个台湾弟子陈锡煌(左一)、李传灿(右一)和恩师生前制作的钟馗木偶造型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的提线木偶。(资料图片)

  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应邀在台北演出。(资料图片)

东南网11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没落:从“观者如堵”到“跳钟馗”

日前,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在泉州开幕。来自台湾的明兴阁木偶剧团以及诸罗山金光木偶剧团应邀参演。诸罗山木偶剧团团长吴万成说,剧团世代传承,他是第二代,如今已传到他孙子辈了,而这门技艺最早是从泉州传过去的。他也记不清自己来泉州几回了,“谁能数得清自己回家多少次呢”?

如今,两岸的木偶交流早已成为常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两岸开放交流初期,台湾提线木偶表演一度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粘秋生告诉记者,明末清初,闽南地区的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跟随移民的脚步传入台湾,并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偶戏艺师渡海赴台,组班授徒,台湾传统木偶戏在表演剧码、行当角色、表演艺术等方面,均继承闽南木偶戏的规制风格,在台湾兴盛一时。在台湾100多年前的报纸上,至今依然可见有关提线木偶的记载,曰“观者如堵”。

正是由于泉州提线木偶有着丰富精湛的表演技法与成熟完备的演出规制,因此,它对母体文化的依赖程度很高,需要源源不断的营养输送。可惜,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两岸隔绝,艺人交流全部停滞,提线木偶由此在台湾开始走向凋零。原来说唱的部分使用的是泉州木偶戏的傀儡调音乐,后来艺人逐个老去,没办法只好用北管代替,再后来干脆用现代流行音乐去配乐。艺术走形得越厉害,也就越没人看了。

提线木偶的源头与远古巫文化关系甚密,本为“丧家乐”,是宗教仪式性的演出,即沟通人鬼神的一个媒介。而钟馗是汉族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所有因车祸、火灾、瘟疫等非正常死亡的人,家属就会请傀儡戏来跳钟馗去驱邪。随着人才的枯竭,提线木偶的艺术性表演在台湾基本绝迹。曾经有一段时间,它唯一在台湾现身的场合就是出殡,其功能也只剩下最原始的“跳钟馗”。

复兴:台湾木偶大师遣子泉州学艺

1986年,国际木偶节在日本举办,海峡两岸木偶人在隔绝往来数十年后首次见面。台湾一家演出公司负责人张传枝看完泉州提线木偶大师表演后激动不已。他把泉州提线木偶在大阪和东京表演的录像播放给台湾布袋戏名角李天禄先生观看,并详细介绍了与泉州木偶界同行交流的情况。

在两岸木偶界一直流传着“泉州有个黄奕缺、台湾有个李天禄”的说法,与黄奕缺齐名的台湾木偶艺术家——李天禄先生是台湾“亦宛然剧团”的创办者,他九岁开始学习木偶艺术,在中国木偶界被称作“国宝级人物”。台湾电影《戏梦人生》就是根据李天禄的艺术生涯改编拍摄的。

黄亦缺和李天禄两位老先生虽未谋面,但看完黄奕缺的表演,李天禄当即就决定把他的两个儿子陈锡煌和李传灿送到泉州,投师在黄奕缺门下学艺。据黄奕缺生前回忆:“1989年,李天禄两个儿子来拜我为师,他寄来的一封信我还没回,人就已经到了。”“刚一见到阿煌、阿灿,我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的想象中,他们两位不是小孩子也该是年轻小伙,但实际上他们年纪都不算轻,阿煌只小我5岁。我一时真有点不好接受。后来,在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对艺术是那么虔诚、那样执着,学习又是那么勤奋,特别是当我知道他们在台湾木偶艺术界已是小有名望,也曾拜师学过提线木偶。对他们在艺术上的勤奋和进取精神,我深感钦佩。”

为了让陈锡煌和李传灿学到更多木偶戏,剧团特地把他们表演的《巧遇姻缘》重新改编再配上音乐,制成磁带让他们带回台北。黄奕缺还赶制“生”“旦”两个木偶送给他们。这次拜师活动和教学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开创了闽台木偶艺术交流的先例,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爆红:赴台演出打破台湾百年迷信

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赴台至今,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已经到台湾演出23次了,演出遍及台湾的城市农村。到台湾访演成为泉州木偶剧团一个常态性的工作,这在大陆木偶剧团中可谓绝无仅有。剧团团长王景贤告诉记者,因为听说台湾有一个风俗或者说是迷信,即儿童和怀孕妇女不能看提线木偶,传说会导致软骨病,“那我们去了台湾演给谁看?”最初,泉州木偶剧团有点担心。

王景贤至今还记得,嘉义有个孕妇要进来看戏,她的婆婆赶过来扯着她不让进去。王景贤跟她解释:“台湾提线木偶表演主要是用于宗教仪式,做给鬼神看的,我们是演给活人看,不一样。”老婆婆决定自己先进去看看。结果,她看罢出来,态度180度大转弯,拉着王景贤的手说:“太好看了!我明天叫全家都来看。”由于泉州木偶剧团的演出精彩,依靠口口相传,来看戏的戏迷一天比一天多。很多年轻人拿个本子排队要签名,有的观众还从台北追到台南,一路跟着看。

今年年初,“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在 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这是  泉州木偶首次大规模 亮相 宝 岛。今年春节前,泉州木偶剧团到台湾演出,一个月走了30多座庙。王景贤告诉记者,台湾的气候跟泉州很像,春节期间都是细雨绵绵,又湿又冷,他们在广场上演出,一天演三四场,观众都是打雨伞,密密麻麻站着看。演出完了,观众还舍不得走,上台来跟演员们交流,有的还因戏结缘,到泉州寻根,甚至拜师学艺。

“木偶戏对语言的依赖度较低,泉州木偶戏保留很多闽南古文化,即使语言不通,艺术魅力本身就能征服观众,观众接受度很高。因此,泉州提线木偶是共享两岸文化记忆,加强彼此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王景贤说。

台湾偶戏的传统与新姿

——访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蔡欣欣

掌中36条线,演绎神话传说、百姓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泉州提线木偶,因为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而被海内外民众所认识。而在台湾,它的近况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台湾偶戏又走出了怎样一条发展路径?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蔡欣欣。

记者:这几年台湾提线木偶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蔡欣欣:提线木偶在台湾俗称傀儡戏,它的传统功能主要是除煞和开庙门,有时拜天公或过生日等也会请提线木偶来表演。但由于这些功能也可被其他的偶戏取代,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线木偶的表演难度较大,学习传承者日渐稀少,这几年发展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只剩下高雄等地有零星几个戏团,并且演出的机会也不多。这样的剧种,我们会通过“剧艺标本保存”和“文化生态重建”的双重渠道进行抢救。这两种渠道就类似把剧种放进博物馆,通过政府的扶持,把剧种保护起来,等待它们再次被大众接受的机会。

记者:台湾木偶戏为大陆民众所熟悉可能还是从电视偶戏开始,能否谈谈台湾传统偶戏与新兴媒体的结合。

蔡欣欣:台湾尝试把偶戏搬上电视屏幕,其实是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借助电视屏幕,它的传播可谓无远弗届。之后,就有人开始用华丽的布景和灯光特效包装出“金光布袋戏”。再后来,又有了如今每年有数十亿新台币产值的霹雳布袋戏,有的剧团甚至还发展到有自己的独立电视台,专门播放电视偶剧。

记者:传统木偶艺术该怎样让现代观众接受又不失了根本呢?

蔡欣欣:其实,这样的改变究竟好不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场面很炫,看这样的戏,就像是参加一场嘉年华,也会有人批评这是搞噱头,但我会去思考一出传统的剧目怎样呈现出另外一种艺术效果。在台湾,我们还会尝试演出形式的创新,比如台北木偶剧团在《秦琼倒铜旗》中,就有人偶同台演出、跨界结合的创意,这种耳目一新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年轻一代走进剧场。当然,在我看来,偶戏的魅力最终还是在剧场,你只有进入剧场,看到操偶者与木偶之间浑然一体的感觉,才会真正被这种表演艺术感动。偶戏的根在剧场,但一个剧种因为生存的环境和时代美学变化而产生的蜕变不可避免,我们也要尊重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