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土沃花开
东南网1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由老旧厂房改造的创新创业平台——泉州创客“领SHOW”,已集聚300多家企业、6000多名创客。信息、金融、设计、营销、导师、产业……从前端到终端,创客“领SHOW”想方设法提供综合性服务,解决困扰创意行业创业的“痛点”——创业者获取资源难度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去年,“领SHOW”产值13亿元、创税1.2亿元,分别是2012年改造之初的10倍和20倍。
这只是我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果之一。
当下的福建,日益成为创新创业沃土。前三季度,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8.25%,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57.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00.72亿元,同比增长14%,占GDP比重15.2%。目前,福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
平台集聚,开辟新空间
在福州软件园的云端创咖+里,每一杯咖啡都蕴涵着关于团队、模式、投资的讨论。创咖+不仅为创客提供创业培训、工商注册、税务等服务,投资方福建阳光能量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还发起成立天使基金,首期规模2000万元。“省政府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十条措施,对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天使基金有扶持,给我们很大信心。”投资方负责人陈秀斌说。
在推进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我省加快平台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众创空间等载体纷纷为创新创业搭台铺路。
厦门青瓦众创空间,为初创型移动互联网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创业联盟等服务,设立规模1亿元的天使基金,已投资11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其中,3个项目拿到A轮融资;石狮市星期YI创客空间,利用本土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优势,通过创客孵化创新项目,做出创新性产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有11个创业团队入驻……
今年,全省评审产生49家省级众创空间,这些众创空间已积聚创业团队1000多个、创客5000余人、创业导师近500人。此外,厦门和三明入围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名单;平潭打造“台湾创业园”,已登记入驻机构432个,其中创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类项目10个。
科研基础薄弱,创新人才不足,曾是制约福建发展的软肋。为此,我省大手笔引进“国字号”科研机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等高端研发平台在闽落户,推动国内外一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而“6·18”平台及其虚拟研究院,亦推动一大批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在福建对接落地,连续两年每年对接合同项目数超过5000项。
10月,我省又获批启动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该中心已有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9家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拟入驻,未来将打造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平台、服务自贸试验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一个个平台,提供优质服务,为创新创业开辟广阔的新空间。
生态优化,注入新动力
今年6月,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福建海峡银行福州科技支行贷款800万元。利率低、放款快,金科公司可将更多精力投入IT运营服务和技术研发上。
为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我省组建一批科技支行,降低准入门槛,放大贷款规模,2年来已为全省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8亿元,省市科技部门还各按2000万元与科技支行共建风险池。
此外,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以及信贷风险补偿、专利权质押等,全省正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共同参与的市场化运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着力优化创新创业融资环境。今年,全省启动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助保贷业务,安排1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省内6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带动其投保科技险1600多万元,取得6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
同时,推行创新券制度,省财政每年安排创新券专项资金2000万元,中小微企业向外单位购买仪器设备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创业培训等服务,可申请补助,大大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目前,已收到首批266家企业申请,计划本月完成创新券的发放。
创新创业,除了“钱”,“人”的要素也至关重要。
从海外归国的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苏辉及其技术团队,与海西研究院共同组建中国首家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研发生产企业——福建中科光芯。该企业创造了中国光通信产业第一个“中国芯”,扭转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海西研究院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和民资,我既是院里的研究人员,又是这个民企的董事长,股份由技术团队占大头,运营由企业自主。”苏辉表示,海西研究院柔性灵活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鼓舞了企业创新积极性。目前,公司年产240万对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预计5年内新增产值5.5亿元。
对回归人才研发项目立项给予倾斜支持,实施“工程技术人才回归创业工程”,试行企业科技创新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7月,省政府支持创新创业十条措施出台,之后各地各部门出台30项具体政策、措施,构建支持创新政策体系。同时,我省还努力推动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当前,科技人员、回归人才、大学生、返乡青年已成创新创业主力军。
一项项政策,营造优良生态,为创新创业注入不竭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