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过处,带起几片落叶,目之所及,绿意盎然……近年来长泰县打造的绿道慢行系统,被摆在和高速路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了城乡互动,并与乡村旅游开发互馈,渐成市民养生休闲的运动线、游客休憩观光的风景道、农民提效增收的致富路
约起吧,长泰绿“道”
长泰志愿者组织绿道环保骑行。
东南网12月9日讯(福建日报 杨志慧 陈子敬 陈艺勇 文/图)
绿道人家
“好好的特区五星级酒店大厨不当,回农村掌勺!当时我就怒了。”
“就是,你大哥当卡车司机好不容易赚几个钱,办了农家乐,一下花光光。我们吵了好几回呢。”
……
“来客人了,还聊天!”小明打断妻子和妹妹的吐槽。
小明,长泰岩溪人,如其名,普通人一枚,四十不惑的年纪,倒来了个让旁人疑惑的“转型”,还把妹夫拉下水。目前,一大家子共同经营着“慢客人家”农家乐。
“绿道把我引上了这条道儿!”小明笑称。
原来,2012年,长泰县启动“城市绿洲”绿道系统建设。绿道沿母亲河龙津溪两侧延伸,从县城溪东大桥至岩溪镇奎山大桥,全长40公里。绿道网串联起了沿岸景观,“田园驿站·文化起点”“竹邻采摘·田园缩影”“慢客游园·乡村休闲”等7个景点亮点纷呈。
“父亲当年买的地,西边邻省道207线,东面恰好与绿道接壤。”小明介绍,他家是进入上蔡村的第一户人家,而上蔡村如今是小有名气的“中国慢客村”,游客不少。绿道初成,看着快行慢走的车来人往,他的农家梦蠢蠢欲动。
于是,小明领着妻子报名参加县旅游局举办的农家乐培训班。虽只有小学文化,可小明硬啃理论、勤听案例,开鱼池、建茶屋、整果园,步步“精”心。渐渐地,他“收服”了一批好帮手:擅长蔬果种植的父亲,负责食材供应;老师亲戚帮忙设计广告招牌,绘制标志图;在厦门五星级酒店当主厨的妹夫曾国良也回来了……
路景合一
土鸭切块,搭姜葱蒜,放入陶锅,开蒸……2014年春节,“慢客人家”试营业,回乡的曾国良有道拿手好菜——“干蒸鸭”,没有多余的调味品,烹的是食物的本真味道。
这种做法,其实跟当地的绿道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
“绿道在规划和建设中,秉承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原则,依据地形地貌因形就势,善用村道、堤围和果园,沿山边、路边、水边蜿蜒穿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乡土元素、田园本色和农家风情。”长泰县城建局局长林坂勇介绍,保留堤岸原生的狗牙根草和田野上的野菊花,村道种植黄花菜,沟渠砌坡种丝瓜,房前屋后种香蕉,这些小细节无一不散发着本真的乡野气息。
和小明家一样,绿道延伸所至的村庄,许多村民做起了田园风味的生意。村民对于环境整治和保洁,也多了一份责任感,纷纷加入“垃圾不落地”“治水攻坚战”等美丽乡村活动。
下一步,县里将依托绿道驿站和配套服务设施,考虑与农家乐合作,在人流相对集中的站点配套土特产销售点,拓展农产品的销路。
山水之间好下箸。“慢客人家”的“干蒸鸭”俘获了不少游客的心,一口咬下去,食客流露出美食外景主持人呈现的好吃得要死的夸张表情。“好多客人连着好几顿来吃呢。”曾国良说。
因绿而动
“吃完了才有力气减肥啊。”资深吃货杨海坤,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也是一家自行车店老板。“毕业后曾在城市工厂待了一段时间,都没时间运动。”26岁的小杨说,他最终选择回家发展,在卖车的同时,也能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
去年底,长泰第一条彩色自行车道投用,车道采用高级彩色沥青材料,与40公里绿道、环城北路相互连接。“绿道一建成,卖车租车的生意也多了起来。”小杨透露。而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绿道骑行,并用手机记录分享景随步移的美好,没想到,迅速吸引了一批“绿道粉”。于是,众多单车爱好者商议,成立自行车运动协会,一起领略轻自驾的快感。
山水之间,绿道蜿蜒,舒展城市身姿;市民因绿而动,为健身养生、休闲度假提供了崭新的注脚。根据《长泰县绿道网总体规划》,绿道将串联龙津园、鹤亭园、武德园、文昌公园、文庙、江滨文化旅游街区等景区景点,进而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特别是通过城乡绿道互联,规划马洋溪生态旅游区10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马洋溪旺亭—山重段滨溪慢道,直通古山重景区、玛琪雅朵花海、寻梦谷景区及红岩水库等热门旅游资源节点。
步行、骑行、车行皆畅达,长泰县“900平方公里全域景区”深度游启幕。
“虽然生意忙了人辛苦,可空气好、环境美、离家近,还挣钱,小老百姓哪个不乐意?”小明妻子对如今的幸福生活颇为自得。
生态客厅>>>
绿色发展需要观念鼎新革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实现“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的重大理论指导。绿色发展理念首次被党中央全会确定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坐标”与“导航”,其意义重大。
绿色发展说易行难。从宏观上看,中国绿色经济刚刚起步,传统产业如何升级迈向高中端?陈旧落后的生产及管理方式如何向绿色转型?如何扩展绿色经济的空间?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等等,这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积极探索,许多困难与坎坷需要勇敢跨越。而牢固树立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首先需要观念鼎新革故。
毋庸讳言,目前一些地方及领导对绿色发展顾虑较多,存在认识不到位及畏难情绪等,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认为绿色经济转型难。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持续了多年,这种经济模式简单、粗糙、野蛮,技术含量极低,而绿色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模式与管理方式脱胎换骨的革命,更要求生产工艺的精细化、集约化,从粗放型经济向精细化绿色经济转型困难之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粗放型经济已走入死胡同,转型势在必行,必须拿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与勇气实行绿色发展华丽转身。
二是认为绿色发展投入多、产出少、见效慢。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的确,实行绿色转型是要付出代价的,少数地方长期依赖高耗能、高污染支撑当地经济,对这些地方而言,绿色发展代价不菲,过剩产能要淘汰,污染企业要关停并转,落后产业要升级改造,短时间内GDP增长缓慢,数据可能“不好看”。但这是铲除污染经济必要的阵痛,只有勇敢的迈过这个坎,才能迎来绿色发展的光明前景。
绿色发展就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生态,是对过去贪婪、野蛮地向大自然索取的拨乱反正。大自然也需要休养生息,经济发展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大自然源源不断的回馈,为子孙后代造福,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所以,为绿色经济的投入要有长远眼光,“风物长宜放眼量”,需要自觉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