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治病于初起 去年对5808名党员干部进行谈话提醒
2016-02-24 08:11:32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
分享到:
|
“望闻问切”,治病于初起之时 如何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福建省在各级各部门全面实施廉政谈话提醒机制,探索一套集任职廉政谈话、信访谈话、审计谈话、案后整改谈话、廉政责任谈话和巡视谈话为一体的谈话提醒工作体系。 “一些同志在接受谈话时当场面红耳赤,感到羞愧难当,有的甚至流下悔恨的泪水。”对于谈话提醒的效果,福建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时是谆谆劝导,有时是当头棒喝,目的是让相关党员干部警醒顿悟。 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起。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望闻问切”,看“病”开“药”,对一般性违纪,特别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动辄则咎、及时处理,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2015年,福建省对5808名党员干部进行谈话提醒,给予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4749人,这一人数占总处理人数的77.79%。 有腐必反,做到惩腐力度不减 2015年10月,福建省纪委发出的三起通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福建中旅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衷梅英因违反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受到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按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安排工作;福建省人社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小梅违反保密法规,构成泄露国家秘密错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和行政撤职处分,按正处级非领导职务安排工作;武夷山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林春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打高尔夫球,受到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按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安排工作。 对于这几起案件,省纪检监察机关就是很好运用了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这一形态做出相应处理,甚至采取“断崖式”降级惩处,发出明确信号:对一些涉嫌严重违纪但构不上违法犯罪的,坚决以刮骨疗毒的方式,治病救人,形成震慑,让违纪者痛彻心扉,悬崖勒马。 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实践“四种形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福建省纪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抓早抓小的力度要加大,但惩治腐败的力度不能减,该查处的就要坚决查处,绝不放过。” 2015年初,漳平市溪南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叶科伟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不到半年,其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过去一年,福建省给予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2156人,移送司法机关859人。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前三种形态好比给党员干部拉上了三道纪律防线,只有一条比一条紧,尽可能把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挡在法律红线之外,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对象才可能成为‘极极少数’。”倪岳峰表示。(福建省纪委) |
相关阅读:
- [ 12-08]习总书记考察广东三周年:南方日报再推长篇通讯
- [ 08-20]外媒:日本民众多数赞成"安倍谈话" 不想继续谢罪
- [ 08-19]“中国传销地图”绘制出炉 红点淹没大半个中国
- [ 08-17]日媒称多数民众对安倍谈话表肯定让日政府安心
- [ 08-17]日媒:阁僚拜鬼让安倍谈话平息历史问题前景渺茫
- [ 08-17]菲律宾为何迎合“安倍谈话” 背后暗藏心机
- [ 08-14]“安倍谈话”将于今日下午发表 世界敦促其“道歉”
- [ 08-12]安倍继续偷换概念 拟提“侵略” 是文字游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