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停车如何不那么难?
东南网4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宏雄)
南安市区一停车场挤满小车。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编者按:在城市公共用地资源紧缺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地城区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3月31日,本报曾刊发《建设停车场 破解停车难》,走访部分已建、在建停车设施项目,就此问题进行报道。各地对推进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老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出台什么办法?拿出什么实招?市民对此又有何建议和期待?今天本报继续编发这组报道,以期为推动破解停车难题带来启发。
建设停车场,破解停车难。
省政府为此在1月出台《关于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群众对此有何反映?有何意见、建议?近日,记者来到漳州、厦门、泉州等三地,就停车场建设问题作一次较详细的调查。
补历史欠账:
要迈步更大更快
泉州城区的万德商贸大厦旁,拔地而起一座26层高的停车楼——万德停车楼,不日即将投用。停车楼总投资1600万元,设200个车位。“不下决心建设停车楼,就发展不下去。”万德商贸大厦负责人介绍,1991年建成的商贸大厦因没停车场,生意越来越难做。停车楼非建不可,尽管靠停车费收回建设成本比较难。
在漳厦泉这三市区的老城区,记者见到许多居民楼过去几乎是没配建停车场,有的居民不得不随意把车停路边、路肩。
“补历史欠账,步子要迈得更大更快。”这是记者听到群众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需之切,但供却难。土地供应成为各地政府建设停车场的桎梏。漳厦泉三地反映:老城区寸土寸金,哪里去找地,即使找下来,成本高,而且要拆迁,比较麻烦。
厦门主要是开挖中小学操场、公园绿地的地下空间建设自走式停车场,利用医院等单位自有用地建设机械式停车设施,2012年以来新增5000多个停车泊位,但远赶不上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泉州、漳州则主要利用老旧住宅、单位自有用地建设机械式停车场,放宽相关建筑的间距指标要求。
“有序建设,有限满足”是各地普遍的诉求:公共停车须在动静态平衡前提下合理布局。
厦门的思路是:根据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不同的情况,制定差别化政策,在中心城区还是发展公交跟慢行系统为主,在公交和慢行的外围区域,适度建设满足老百姓停车需求;在外围城区,相对充裕保障停车设施。记者在集美区看到,这里就有4个公园地下停车场在建设,建设总泊位2164个。
纾解投资压力:
要突破公益商业两难
在厦漳泉,运营中的停车场,没一家是盈利的。
漳州芝山路立体停车楼,是该市第一座立体停车楼,2015年4月1日营业,由市城投集团投建,13层、220个车位,总造价约2500万元(不包括土地成本),如今平均使用率九成左右。“我们还是公益性质,营业收入大部分支出用于保持正常运转,如果不考虑投资的话,收支基本平衡。”漳州市城投有关负责人介绍。
厦门江头公园公共停车楼,是该市第一个探索采用由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成立项目公司,负责投建及运营管理的项目,2012年12月投用,285个停车位,总投资约3500万元。“目前,一直在亏损,现在每月停车收费在14万元左右,仅人员工资、管理费就近10万元,加上其他费用,收费被管理成本给摊平了,加上投资、设备老化折旧,算下来大概每月亏损20多万元。”停车楼有关负责人坦言,仅靠停车费来维持显然不现实。做项目前期调研时,规划了配套商业、广告项目,能平衡收支,但至今没落地兑现。如果有配套的商业项目,大概十年左右就可回收投资成本。
“《关于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比例可达20%商业配比。现在,政府力推PPP项目,社会资本也有意愿参与,但商业配套一定要得到落实。”江头公园公共停车楼有关负责人说。
怎样让政府不觉得负担太重、社会资本都有参与意愿,这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投资模式主要有4种:一是国有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通过行政划拨用地给国有企业,由国企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二是政府投资,国企实施建设,完工后通过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实现“公建民营”;三是社会资本主导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四是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投建。目前漳厦泉三地大多是由城投、市政公司代政府建设,建设都不计土地和成本回收。
“建设需投入,如果全由财政来背的话,是个很大的压力。这就看政府如何处理公益性与商业性的问题。解决投资回收瓶颈,要采取组合拳方式,现在价格放开了,这是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热情,这需制定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干部孔祥臣说。
居住小区停车缺口大,泉州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王顺福建议,在停车位配备严重不足的小区,让居民众筹或自建简易升降式机械设施。现在,市面上有两层简易升降机,可解决一个家庭一个车位同时停放两部车的问题。价格也低,几万元即可,多数人愿安装也安装得起。但许多人在观望:政府会允许吗?城管会管吗?小区没需求的住户同意吗?这些问题都需出台具体政策来解决。
在采访时,群众纷纷提出建言:
新建楼盘配建比例再高一点。建议组织修改住宅配建停车泊位相关技术标准,将现行的住宅车位配建标准调整为每户1个车位、大户型及高端社区每户2个车位。
城市应加快建设停车智能系统,为车辆驾驶人提供从“找车位”“付车费”“电子抵用券”“找车”在内的一体化停车服务,让现有停车场发挥更大效用。
有的既有楼盘原规划是停车场,现被占他用,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坚持制止,恢复其应有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