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勠力攻坚,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从2011年的199万人减少到2015年年底的69.6万人,共减少120多万人; ——2015年,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94元,比2011年的5570元翻了一番;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200个贫困村完成“五通”,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应急救助相衔接机制初步建立; ——造福工程累计搬迁142万人,7000多个自然村整体搬迁,扶持建设了401个百户以上集中安置区,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搬迁群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未来四五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已全面开启,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只有5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说:“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在福建,从造福工程到精准扶贫,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重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扶贫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衔接。本世纪初,造福工程与改善公共服务内容相结合。当时,全省30户以下的自然村仍有9000多个,由于居住分散,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难以覆盖。我省对症下药,将这些群众整体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地方,解决路、电、水、通信和广播电视信号等“五通”,让集中安置区变身设施、功能、服务、环境都比较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 扶贫与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紧密结合。早在1990年,习近平就在《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一文中指出,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闽东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闽工作期间,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倾力推动。 2013年,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县县通高速项目按现行“省市共建”建设体制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按全省最高标准给予补助。农网改造优先纳入年度计划支持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对其倾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每年增加10%以上的投资。“十二五”末,我省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决胜阶段,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落实共享发展。省里科学谋划,“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成为2018年我省现行国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标配”。2020年,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2200个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所在县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形成便捷畅通的县乡村公路网络。 省委书记尤权指出,过去脱贫的基本标准主要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保障,现在标准提高了,脱贫的标准不仅包括人的温饱问题,还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扶贫之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又因势而进,勇于创新,不断书写着践行共享理念的福建新篇章。 |
相关阅读:
- [ 05-16]安监局:精准扶贫送安全
- [ 05-05]福清一都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
- [ 05-04]43所农学院联合启动“助力精准扶贫”实践行动
- [ 04-20]精准扶贫岂能张冠李戴
- [ 04-15]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今秋起贫困高中生免学杂费
- [ 04-15]福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
- [ 04-14]海财经大学以“互联网+”助推精准扶贫取得成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