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闽宁镇:东西扶贫协作的样板 闽宁对口协作的窗口

2016-07-21 07:55: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情满闽宁镇

东南网7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郑璜 方炜杭 发自宁夏)

山海牵手,不忘初心。7月19日,在宁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走访了村里的农业科技大棚、党群服务中心、卫生站等地,详细了解闽宁镇扶贫攻坚、福建省对口帮扶等情况,深情回忆了20年前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闽宁合作的情景。他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让总书记牵挂了20年的闽宁镇,是东西扶贫协作的样板,也是福建和宁夏对口协作的窗口。20日,本报记者赶赴这片热土,追寻总书记的足迹,探访这座荒漠中崛起的新城。

一路上,写有“闽宁携手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丝路牵手 闽宁情深”等字样的大型牌坊不断从眼前闪过,诉说着福建与宁夏的深情厚谊。

原隆村卫生站,较往常更热闹。67岁的村民田成林正跟村民们说起前一天偶遇总书记的情形:“昨天下午,医生正给我量着血压,一群人走了进来,走在最前头的,就是在电视上见过的总书记。”老田还沉浸在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以前住在大山里,挑个水得走上好几里,生病上学都是犯愁的事。现在再不用靠天吃饭了,只要勤快,就不怕赚不着钱。”从原州搬到这里两年了,老田家的日子彻底变了。他当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1200元收入,老伴领到每个月160元的低保,儿子媳妇都在葡萄园打工,两个人月工资加起来就是5000元,孙子在村里上学也方便。

给老田看病的,是闽宁镇卫生院派到这里的主治医师牛永刚,他是闽宁镇卫生院第一任院长。“上个世纪90年代刚来时,这里荒无人烟,房子没建好,掏个坑,搭上树枝就是铺盖。”而现在,原隆村卫生站就有十名医卫人员,药房、理疗室、注射室都全了,村民们小病不出村。还有两年就退休的他,下派到村里,除了坐诊,更重要的任务还是带带卫生站里的年轻人。

村卫生站就设在原隆村村部,旁边还有一站式民生服务大厅、文化服务中心等。走在村里,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绿意盎然的行道树,一排排带着闽南红厝风格的瓦房整齐排列,屋顶还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作为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自2012年5月份开始动迁以来,原隆村已经安置了来自固原市的14个村组10515人。

闽宁镇的建设始于贺兰山东麓荒漠的开发。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西吉、海原两县通过易地搬迁方式,陆续在永宁县境内建立了玉泉营和玉海经济开发区两处吊庄。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决定由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宁夏调研,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闽宁开展对口帮扶,重点实施了“移民吊庄”工程,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那些地方的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1997年7月15日,闽宁村正式奠基。

薪火相传接力建设。如今,闽宁村升格成了闽宁镇,人均年收入由当初的500元增加到10360元,这个被形容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方绿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小镇。

从一片戈壁荒滩到生态移民示范村(镇),闽宁镇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起高楼、修马路,种葡萄、建酒庄。学校、幼儿园、居民安置区已经建成,30M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588栋设施大棚投入生产,万亩草畜基地竣工,肉牛养殖基地存栏近7000头,“宁酒、闽茶”文化交融的商业区已经开发。闽宁扶贫产业园里企业陆续入驻,一批大型企业的落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和企业参与其中。

“昨天习总书记到这个大棚里看了!”在原隆村光伏农业产业示范园内的一栋蔬菜香菇种植棚内,园区负责人王泉仍一脸兴奋。

记者发现,这座大棚被隔成两半,阳光可以照射的一半种植蔬菜,密闭阴暗的一半则种植香菇。大棚顶部则覆盖着太阳能发电板。

“我们把这种棚称为‘阴阳棚’。”王泉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则是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合适的时候把隔帘打开,让两边的气体、温度、湿度进行交换,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这是一个把光伏发电与扶贫、农业开发相结合的光伏农业,通过发电的短期收益对农业进行以短养长。在这里就业的主要是来自于原隆村的贫困户,高峰期可达近500人。种植户除了每个月固定的2100元工资,年底还有1万元的分红。

在棚外一片试验地,记者认出种植的绿色植物是巨菌草,王泉十分惊讶,他说,这些巨菌草正是福建的菌草专家林占熺引进的。巨菌草在南方是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但是在北方由于气温比较低难以顺利越冬。公司今年进行试验性栽培。“林教授上个世纪90年代就来宁夏技术扶贫了,正是他们当初的努力,才有现在大变样!”说起林占熺,园区专家们的脸上充满敬意。

不仅是专业技术人才,这些年,来自福建的挂职干部也加入了闽宁镇开发建设的大潮。

通过招商引资,把福建的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引进宁夏,这是宁夏干部群众对来自福建的挂职干部的期待之一。不过,要在两地之间进行产业扶贫的对接并不容易。2014年,福建援宁干部黄嘉铭到闽宁镇挂职副书记,主攻招商引资。在帮助宁夏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他发现尽管闽宁镇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基础设施、市场信息、交流沟通等不够顺畅,招商难度不小。为此,他打起“亲情牌”,利用商会等平台极力引进有投资意向企业,并在政策落地以及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把企业引进来、落了地、扶上马。

记者见到黄嘉铭时,他正在宁夏青川管业有限公司走访。去年,青川管业到闽宁镇闽宁扶贫产业园投资建设了宁夏首条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生产线。该项目占地145亩,总投资2.568亿元。

来自南安的三兄弟投资了这家公司。技术经理王文辉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兄弟仨先后到宁夏创业,在贺兰县办厂。去年在福建援宁干部的力荐下,几番考察,终将新厂落户闽宁。当年4月动工兴建,历时6个月完成投资8600万元,建成一期1350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12月份将实现投产,今年预计完成产值4000万元。他说:“援宁干部是我们老乡,值得信任。他们的务实与无私帮助打动了 我们。在这里办厂,可节约20%-30%的人工成本,还有税收等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我们也很愿意参与闽宁镇的开发建设。”

王文辉介绍,目前公司已在当地招收了40多名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合格后上岗。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430个。

闽宁镇是戈壁滩上的一个试验场,也是面向未来的一片希望之地。在援宁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文良酒店、龙珏投资等越来越多的闽籍企业落户于此。

项目带动、产业协作、科技扶贫、劳务培训、企业参与、社会支持,闽宁镇已经成为中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经典样本。

其情切切,寄望殷殷。总书记在闽宁镇原隆村祝愿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宁夏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福建与宁夏,这对结缘20年的亲戚,将在康庄大道上心连心、手牵手继续前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