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龙岩记者 张杰 业态 用好“互联网+” 参与“供给侧改革八闽行”采访,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关注供给侧改革,不仅要从一厂一企的角度去考量,更要从产业体系、区域的宏观高度整体把握,要把当下颇受欢迎的“互联网+”纳入供给侧改革的视线。 5月初,本报的“供给侧改革八闽行”采访活动渐入佳境,我省一些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典型纷纷在本报重要版面刊出。作为驻站记者,除了典型企业,我关注最多的,是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区域内的供给侧改革情况,这样的样本更有普遍意义。 带着这样的目的,记者在龙岩市新罗区进行采访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地不仅已有大数据应用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正洽谈、引进华为东南云数据中心等项目,而且传统的机械产业正借助“互联网+”逐渐转型升级,同时,当地主要领导也多次表达了要利用当地王兴等互联网大咖较多的优势,希望以“互联网+”启动新罗新经济的引擎。有了这些,最终才有了《新罗:产业体系借网“刷新”》一文。 回顾这次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互联网+”给产业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裂变式的发展机遇。以新罗区传统优势产业机械产业为例,受经济增速趋缓等影响,该区机械产业呈现过剩苗头,工程机械制造等已显疲态。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不少企业纷纷主动拥抱“互联网+”,或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或改造、新建基于互联网、智能控制技术的智能化生产线等,成功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事实证明,像海德馨、龙净环保等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型,逆势而上继续居于所在行业的领头羊地位,“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裂变效应十分明显。 不仅如此,“互联网+”更给当地带来了不少新业态:地处偏远,交通、区位并无太大优势的“福建淘宝第一村”培斜过去以竹凉席、旅游等为主要产业,借助电商平台,2015年仅这一个村的销售额就近亿元;一大批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创客空间纷纷成立,不断孵化出新的业态……借助“互联网+”,新罗产业体系不断刷新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包括新罗区在内的我省广大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关注供给侧改革,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关注风云激荡的“互联网+”。 |
相关阅读:
- [ 07-22]国资委划定供给侧改革时间表 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 [ 07-14]发改委回应供给侧结构改革降成本:包括降融资成本
- [ 07-13]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 借道分级基金布局周期板块
- [ 07-12]人民财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央企要打头阵
- [ 06-07]苗圩:抓好“七个重点”推进工业供给侧改革
- [ 06-06]地方密集推供给侧改革方案 产能出清望加速
- [ 05-24]供给侧改革不是不要需求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