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台阶 我们怎么干
编者按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是今后五年福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必须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围绕“再上新台阶”找准坐标定位,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成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为此,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再上新台阶 我们怎么干”主题报道,反映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思路和举措。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发展对提升整体经济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今天,我们以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为主题,走进经济发展不同类型县市,报道他们如何把握机遇、优势,突破难点、痛点,施行新思路、新举措,感受当地干群凝聚共识、付诸行动,为建设新福建奋勇拼搏、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
南安:勇走前列打头阵
南安福建瑜鼎机械有限公司,西班牙技术人员在调试即将出厂的机器人自动抛光机。本报记者王毅 摄
东南网1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林志东 陈鑫炜) 11月28日,参加完省党代会,南安市委书记王春金就率团赴深圳考察。3天,300多公里行程,7个考察点,3场座谈1场交流会1场讲座……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街道、开发区“一把手”,就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方面,学习深圳的先进经验,为谋划新一轮发展探路。
“‘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是今后五年全省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是省委向全省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南安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成员,目标定位就是在新一轮发展中起到支撑带动作用,勇走前列打头阵。”12月2日,王春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南安一直坚持实业立市,“无中生有”培育了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三大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32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21位、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第54位。
再上新台阶,发展是第一要务。南安市将早谋划、重创新,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已制定的转型“路线图”,着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数控一代,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开展“规下转规上”工程,目前,规上工业产值超过1600亿元。另一方面,布局高新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中国芯谷、中农泉州国际物流港、国内首个集成电路8—12英寸半导体项目、天地汇物流港“全国结算中心”等一批新兴项目落户,使其成为南安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作为“海丝”源头的南安,期盼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南安市顺势打造的“泛家居”产业联盟,吸引了240多家企业积极加盟。这一南安市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之举,不仅能发挥南安石材陶瓷、水暖厨卫、五金安防、家私生产等传统产业优势,还能通过产业链全域化改造,推动企业抱团闯“丝路”。目前,已经在印尼、澳大利亚、阿联酋落地线下体验店。接下来,将继续壮大“泛家居”产业联盟,并加速运营实体化,打造内外协作、多方参与的优良生态圈。
“再上新台阶,不仅指经济发展,更应该是社会、文化、生态等全领域的提升;不仅是量的提高,更要有质的飞跃。”王春金说。
在谋划新一轮发展中,南安市大力推进“多规合一”,邀请上海园林设计院高起点、大手笔规划“两溪一湾”综合整治工程,在治理水域的同时,推进市政景观、交通路网、文体旅游、城镇开发、美丽乡村、产业培育和土地综合利用开发,策划生成318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超千亿元。目前,一期PPP工程正加速推进。
对于南安新一轮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王春金有着清醒的认识:发展步入改革开放以来最为艰难的转型期,投资拉动后劲不足,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的主引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还不明显,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兴产业支撑力不足等等。“唯有真抓实干,落实到一个个项目和一个个具体措施上,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南安应有的贡献。”王春金信心满怀地说。
政和:夯实基础谋进位
东南网1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徐庭盛)政和是我国南方重点毛竹基地县,是“中国竹具工艺城”,拥有竹林面积46万亩,竹企263家,生产茶具、餐具、家具、灯具、竹炭、竹工艺品等六大系列竹产品近3000个品种。全县竹产业年产值超过26亿元,全县竹产业从业人员达5万人,竹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今年,全县投入1200万元,对竹产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和精深加工示范推广。
前不久,首届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举行,海内外设计师、专业院校师生、设计机构递交了1287件竹产品设计作品。这是政和县提升竹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新举措。
“省党代会确定‘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宏伟蓝图,报告中提出‘支持南平、三明、龙岩以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生态优美、联接中部等优势,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快山区崛起步伐’。这也为我们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要致力建设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大魅力、更加幸福的新政和。”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表示。
政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过去,区位偏远、交通闭塞,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长期在全省垫底。
近年来,政和县充分利用中央和省上的扶贫优惠政策,推进山海协作,以及在省统战系统助推帮扶下,加之宁武、松建两条高速公路开通,交通条件改善。2013年,政和县甩掉了全省GDP排名倒数第一的帽子,在福建省2014至2016年三个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评价中,政和县均入选“十佳”。
“但是,政和县依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撑力还不强,赶超压力大;城乡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投资软硬环境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等问题。今后要聚焦‘两心两区’建设(‘两心’即工业产业中心和城市经济中心,‘两区’即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朱子祖居地、千年白茶乡、竹具工艺城’三大特色品牌。”黄爱华说。
11月28日,政和经济开发区精密铸造专业园又有10家入驻企业在开发区集体签约,总投资12亿元。今年,这个开发区新增入驻企业18家。
政和县从加强产业支撑入手,把园区开发作为财力培植的主要载体,推进机电、食品、竹制品深加工专业园建设。开发区通过精准化招商,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人机智能交互、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的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嫁接改造。截至目前,开发区已签约入驻企业68家,投产36家,总投资76.1亿元,有效增强政和产业实力。
11月中旬,政和县有5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全县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子增加到10个。通过打造产业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厚、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生态优美、特色鲜明的乡村美景成为政和旅游的新名片。目前,政和正以石圳湾旅游文化综合产业带建设和佛子山、洞宫山两大景区开发为重点,促进生态养生和乡村游发展,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有了中央和省里的扶持政策,随着衢宁快铁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通车,政和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我们夯实基础、争先进位的目标一定能实现。”黄爱华说。
长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东南网1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林少波 王凯瑛) 今年11月,长泰县首次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连续第十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成为全省同时获得“十强”“十佳”的县份之一,这是长泰县取消GDP考核后,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的有力佐证。
然而,与周边先进县市区相比,“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如何找准坐标定位,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再上新台阶,成为执政者思考的重点。
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为长泰县加快建设“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指明了方向。11月30日,长泰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暨谋划明年工作务虚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长泰发展实际,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在谋划2017年工作时,巩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擦亮生态名片”成为共识。
长泰县委书记方木荣说,“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长泰县将在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持续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要巩固提升“生态、文明、精致”的长泰特色,在推动绿色布局、促进绿色转型、加快绿色增长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着力构建美丽乡村的标准体系、保护母亲河的治理体系、绿色工业的发展体系、生态农业的转型体系,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群众增收致富优势、宜居环境建设优势。
靶向既定,蓄势待发。工业方面,将持续开展“工业园区二次创业”活动,加快长泰经济开发区全国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培育壮大文体用品、光电照明、造纸包装、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三大新兴产业。农业方面,依托雪美洋、岩溪等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壮大绿港园、格林美提子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推广运用“互联网+农业”、农旅结合等模式,推动特色农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产业互动发展,示范带动农民转产、转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宜居方面,以列入全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深化912平方公里全域景区建设,全面完成“全民综合治水、共建美丽长泰”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县成果。
“通过推动全域发展,加快实现从‘厦门后花园’到‘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到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从全国文明县城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三个跨越’目标。”方木荣说。
上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上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拉长做细金铜产业。图为上杭南岗工业区厂区企业车间一角。
东南网1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林斯乾 文/图)“省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福建发展的美好未来。对于上杭来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就是要从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打造文化强县等三个方面入手,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贡献上杭力量。”12月5日,上杭县委书记傅藏荣说。
上杭作为老区、苏区县,要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精神,拿出当年苏区人民“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气势和闯劲。近年来,上杭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金铜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相当影响的特色产业。其中,仅金铜产业就有紫金矿业、南平太阳电缆、中国建材、瓮福集团、中化蓝天、中国信达等大型企业加盟,现有金铜产业企业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4家,形成了铜产业、稀贵金属、循环经济三条产业链,并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2016年产值有望实现409亿元。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改造提升船舶、冶金、纺织、鞋服、食品等传统产业,整合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地)。这与上杭的发展实际非常吻合。
为此,上杭县将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千百十亿产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发挥紫金矿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拉长做细培厚金铜产业链条,将金铜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同时,发挥“中国建筑之乡”的优势,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绿色建筑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加快绿色建筑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福建省推广绿色建筑示范县,争创国家绿色建筑产业园区,争取建筑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名单中,上杭县在继连续多年获评“十佳”后,首次跻身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对此,傅藏荣说,再上新台阶,上杭要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兴县、人才强县“三大战略”,全力打造政策“洼地”、人才“高地”、创业“福地”,在产业、企业、产品、园区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突破提升,增强创新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增创上杭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努力在“十强县”中实现提升进位。
永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东南网1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魏兴谷)永安市已经探明,目前石墨储量5000万吨,在一些高端石墨产品上已有广泛应用,原材料上的天然优势可大幅度提升产品附加值。
未来几年,永安将着力抓好石墨和石墨烯产业攻坚突破,以建立“一纵三横”高端石墨及石墨烯产业链战略格局为着力点,以建成集研发、制造、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为目标,力争未来五年带动产业投资100亿元,形成500亿元产值的产业链,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影响力。
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加快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值均超万亿元,特别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对此,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说:“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是永安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打造石墨和石墨烯产业体系,永安具有先天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早在2012年,永安就出台了《永安市石墨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目前,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正进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期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已完成固定投资约1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永安市新材料产业已实现产值19.25亿元,同比增长29.8%。
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2015年引进了全省首家石墨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福建省翔丰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已有52套生产线投产,产能即将扩大到3万吨,达产后产值将突破15亿元。另有福建凯昱微晶石墨提纯及加工项目,建设年产6600吨微晶石墨高纯材料,已开始小规模试生产,产品纯度达99.945%。此外,石墨化、轻型动力电池、石墨烯芯片研发等一批项目正在深入对接洽谈中。
蒋先东表示,永安将抓住资源、资金、人才三个关键要素,尽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福建省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融入全省布局。尽快建立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撑,抓好总规模5亿元的永安碳素产业政府引导基金,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石墨、核石墨、石墨烯等碳素材料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