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突破:寻找乡村发展的爆发力
编者按
本期“助村”与东南网、腾讯大闽网组成的直播团队探访的两个地方,是“助村”长期关注的点。因为一条河鲀,这些年“助村”记者数次探访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见证它给一个村庄带来的巨变。因为一个人——南安市向阳乡党委书记蔡映辉,“助村”记者看到一个高山乡镇正通过探索“三农互联网+精准扶贫”,不断激发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解决了“销售难”,解决了“运输难”,还聚集起众多年轻的创客群体,带动着乡亲共同发展。
从零到百亿,一条鱼的奋斗
东南网1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游笑春)一条鱼,一个村庄,一个亿元级的产业,却一直在艰难游走。
这是在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的真实场景。这个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殖河鲀的村庄,仍面临艰难的产业抉择——变,虽然门槛重重,但有可能撬动河鲀产业的百亿元级市场;不变,零散低端的产业便无法升级,福建河鲀产业将被其他省份远远甩开。
2013年开始,福建日报开始关注佛昙镇的河鲀养殖业,并连续刊发多篇深度报道。2016年1月,“助村”刊发报道《养殖河鲀之乡求“突围”》再次关注东坂村河鲀养殖业。
2016年9月,农业部和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了通知,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加工经营。可惜的是,福建养殖的两个主要品种未被列入有条件放开名录。如何推动这项工作,尚需各方助力。
12月8日,“助村”联合东南网、大闽网走进东坂村,用视频直播的方式生动呈现佛昙镇河鲀养殖、加工、餐饮的发展,两场直播累计播放量近50万人次。
12月12日,佛昙东坂,阳光明媚。一群来自北京的特殊客人,造访于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和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行七人,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邀请下,开始对福建省河鲀产业现状的调研。他们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福建省河鲀产业现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协助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进行有效的河鲀鱼源基地管理。
这是佛昙镇第二次受到来自北京的关注。一个多月前,国家农业部领导带领调研组到佛昙镇,调研当地河鲀产业的发展情况。
第十个百亿元产业
河鲀的产业前景有多大?
“福建是国内继江苏之后最重要的河鲀养殖基地,我们计划把河鲀产业打造成福建第十条超百亿元产业,营造福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在12日的调研中,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涛提出了这样的设想。
在不久前的3月,省海洋与渔业厅出台《关于推进九大特色品种超百亿元全产业链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大黄鱼、石斑鱼、鳗鲡、对虾、牡蛎、鲍鱼、海带、紫菜、海参等九大特色品种超百亿全产业链。
这九大特色品种,是我省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九大品种养殖产量288.1万吨,占全省水产养殖产量的
58.45%,其发展规模居全国前列。
来自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河鲀养殖面积达10万亩,养殖产量8000吨,产值超过10亿元,成为我国河鲀养殖的重要省份。可以预见,如果福建养殖的主要品种被列入国家有条件放开养殖名录,一条百亿元的产业链将迅速形成。
“我们开发了以养殖河鲀为原料的河鲀酒、河鲀面膜、胶原肽粉、河鲀水饺、河鲀鱼丸等多个系列深加工产品。”佛昙镇党委书记陈森辉告诉记者,2015年,漳浦河鲀加工产量近30吨,产值达600万元。
佛昙镇还拟打造“游古樟树,品河鲀鱼”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在壮大养殖及加工业的同时,发展餐饮业、旅游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河鲀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产业链囊括种苗、养成、技术服务、饵料供应、海鲜与冰鲜鱼运输、配合饲料加工、渔业设施和出口贸易等。河鲀产业已成为沿海地区致富的重要途径。
多重门槛需奋力跨越
百亿产业的设想,前方门槛重重。
国家规定,由于河鲀产品可能含有毒性的特殊原因,为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要对加工企业实施备案制度,且考核备案的条件十分严格:须自有农业部备案的养殖河鲀鱼源基地;须有河鲀加工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具备专业分辨河鲀品种的能力,熟练掌握河鲀安全加
工技术;还要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通过由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的专家考核后,并在农业部进行备案公示,才能获得养殖、加工河鲀经营许可。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房金岑在调研中表示,福建的河鲀产业让人印象深刻,但在鱼源基地建设、技术规程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做得还不够。
中国渔业协会河鲀分会秘书长郭继娥告诉记者:“今年6月,共有25家企业申报放开的两类河鲀鱼源基地,包括福建4家,但只有12家企业的16个基地通过农业部评审。评审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看是否有标准化的良种场。”
记者在佛昙镇调查发现,河鲀养殖户和流通企业在河鲀种苗生产中,还有一些关键的环节要提升水平,要尽快建立健全河鲀的可追溯体系。
省海洋与渔业厅水产与质量监督处处长江毅海说:“良种场的政策我们已经制定好了,只要当地企业有实力且符合政策,很快就可以把河鲀良种场做起来。”然而,记者了解到,漳浦县目前育种企业小散弱,缺乏规模化的河鲀种苗培育龙头企业,这需要当地主管部门有效的政策支持。
走出去+引进来,两条腿迈进
变与不变,如何发展?形势逼人。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江苏河鲀
龙头企业已经传递出信息:吸收佛昙养殖企业,把佛昙变成江苏的河鲀生产基地。佛昙镇有关部门人士认为,这条路会将广阔的市场拱手让人。
如何靠自己走出去?
“对照国标行标,我们还缺什么,我们就往哪个方向努力。放开菊黄和双斑东方鲀两个品种有什么依据?我们就去研究整理。”李涛告诉记者,省海洋与渔业厅计划用2年左右,做好养殖河鲀毒素监测评估、制定河鲀标准体系、建设省级河鲀良种场等基础工作,强化行业管理,推动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
由于菊黄、双斑东方鲀养殖有特殊性,能否就在福建建立地方标准体系?对此,房金岑表示,福建建立地标可行,但也应在标准上对接国标和行标,成为未来国家选择开放菊黄、双斑名录的基础。
这意味着福建需要制定包括亲鱼、人工繁育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技术、养成技术规范和加工技术规范在内的一系列行业标准体系。记者了解到,目前省海洋与渔业厅已完成资料收集和河鲀毒素跟踪检测,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还需要镇、县、市各级的联手推动。
而河鲀文化的建设,也是佛昙镇的思路之一。陈森辉告诉记者,佛昙将通过发展当地餐饮业,建设河鲀文化基础设施,配以河鲀文化节、美食节以及河鲀产业创新与论坛等活动,将消费者引进佛昙。
东南网直播团队开赴南平 追寻村庄蝶变的路径
风雨炼虹,期待向阳花开
东南网1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王敏霞)2800多人次参与,筹资近30万元,3400多株佛手树被认养……吴成贤没有想到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如此强大。许多素未谋面的人慷慨相助,跨越地域涌来的爱心,温暖着这个带领乡亲创业致富的返乡创客,激励着他在遭受灾难后没有放弃,迅速重建。
春节前,眼看着培育了三年的佛手树就要挂果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南安市向阳乡贤芳佛手基地遭受重创,佛手树大多被冻伤,损失超过200万元。贤芳佛手欲发起佛手树认养活动。
“助村”团队通过向阳乡党委书记蔡映辉的朋友圈,得知了这一消息。吴成贤也希望通过“助村”平台帮忙呼吁,筹集更多的资金,重建基地。2月17日“助村”栏目及微信平台刊发《花一百元认养一棵佛手树吧!》,佛手树众筹认养活动产生了积极反响。
12月9日,碧空如洗,暖阳和煦。“助村”团队与东南网、大闽网的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团回访向阳乡。
“爱心人士的认养,帮我渡过了难关,目前基地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在贤芳佛手种植基地,吴成贤告诉记者,年初寒潮中冻伤的佛手树,灾后都及时进行了剪枝换苗。记者看到,新生的枝叶油绿油绿的,长势良好,最高的佛手树已经有1米多高。“明年10月份,大家就可以收到认养的佛手果了。”吴成贤说。
灾后向阳乡政府及时拨付15万元,帮助贤芳修复基础设施,引育新品种。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亲赴现场指导救灾,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也发动员工会员积极参与,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三农爱心社的同学还帮助汇总认养信息……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吴成贤铭记在心。
吴成贤的佛手种植合作社,目前带动了当地70多农户种植佛手,他还研制出了佛手茶、佛手蜜饯等衍生制品,目前销售不错。吴成贤打算,到明年佛手挂果时,发展体验休闲旅游,借此普及大众对佛手营养和药用价值的认知,从而推广这个种植品种的认知度。
这一年,吴成贤的佛手种植基地迎来了新生。这一年,海拔800多米的向阳乡也发生了太多改变。
“现实的向阳,很小。互联网上的向阳,可以很大。”蔡映辉说。从省科技厅挂职向阳,到任职向阳,蔡映辉持续推动向阳打造海西慢生活基地和生态农业社群,5年间,这个高远穷的省定贫困乡发生了太多以往不敢想象的改变:村村通了水泥路;从只有1个合作社,发展到现在38家合作社、家庭农场,10个农业公司;建设的众创空间,汇聚了50多个新农人,正抱团打响向阳生态农业品牌;相继成为福建省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乡镇、顺丰首个农产品物流示范乡镇、海峡两岸百村千创乡土复兴计划试点乡镇……
当互联网电商解决了“销售难”,当快递物流解决了“运输难”,当创客群体生成并带动乡亲致富……向阳探索“三农互联网+精准扶贫”,正在一步步唤醒这个沉寂了多年的偏远乡镇,不断激发出其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于向阳的创客们而言,这一年饱尝了创业奋斗的酸甜苦辣,更是体会了天灾的无情和重生的感慨。
同样是通过蔡映辉的一条微信,我们得知了向阳遭受台风重创的消息。9月 15日,强台风“莫兰蒂”让向阳农业全部受灾,蔡映辉的一封公开求助信刷屏朋友圈,记者赶赴向阳现场了解灾情,关注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助村”栏目迅速推出报道——《向阳新农人的灾后坚守》。
当时台风肆虐过后的惨烈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两个多月过去,记者在向阳看到恢复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慢山庄的20多个蔬菜大棚已经修复一新,旁边的排水渠都已经清理完毕,里面的十几种蔬菜生机勃勃,不远处几百只鸡鸭闲适地走来走去,当时被泥石覆盖的大片田地也已经整理干净。正在现场带领工人安装冷库的负责人郭冬林告诉记者,12月5日慢山庄已经恢复了对会员的蔬菜供应。目前基础设施的修复基本完成,接下来按照生产计划,再过20天左右,已经培育好的油菜花苗就可以下种,等到春节,就会有一片60多亩的黄色花海重现向阳。春节后,将会下种玉米、地瓜、花生……慢山庄将逐步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在卓厝村,山夫农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已经看不出曾被破坏的样子。据了解,山夫也已经完成路、沟、20亩地的整修以及下种,10月27日,蔬菜已经上市;办公场所修复,土地重新整理已经完成,待进一步补苗。
“向阳的灾后恢复重建,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向阳乡乡长黄朝阳说,“莫兰蒂”和“鲇鱼”台风过后,泉州市、南安市两级拨付了近400万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向阳的农业、水利、道路灯的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的修复明年元旦前就能完成。
风雨炼虹,天灾无法磨灭创客们的创业梦想,更挡不住向阳前进的步伐。在坑头村,创客张明珍打造的民宿田边厝举办了地瓜节,从7月1日营业到现在,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摸索出一条低成本改造民宿的可复制之路;在泉州市区新门街,源和堂1916对面的“向阳花开”原生态农产品体验馆不曾停歇,为打造社群积淀粉丝坚持努力;在顺丰收货点,“牛哥”吴明中早晨9点左右赶来发货,他连夜赶制的牛肉丸和牛肉羹,9:30从向阳出发,当天就可以送至福厦泉客户手中;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姚志忠又投入了100多万元。修路盖鸡舍,他在思考5000多只土鸡土鸭和休闲旅游的结合点……
向阳的创客,从最开始的茫然,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从最初的谨慎观望,到现在的踌躇满志,他们创业发展的强烈意愿,正成为向阳发展的带动力量。
11月15日,闽南五台乐山昭惠文化联谊会在向阳的昭惠祖庙召开,来自金门、泰宁、仙游、永春等十余县市的1300多人参加,很多创客自发抱团到现场做农产品推广。“一个地方的人,从被动到主动,之后发展就不可阻挡了,因为心中有梦。”蔡映辉在他的朋友圈感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