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包含了哪些“干货”?
——2016年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报告解读
东南网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陈亮)昨日开幕的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印发了《关于福建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代表们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这份计划报告,包含了哪些“干货”?传递出怎样信号?
2016年,来之不易的“8.5%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据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8400亿元,增长8.5%。
过去一年,全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执行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抓好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了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下面,就先来看看2016年我省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总结起来,共有六个方面。
——供给侧改革有效落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成效。推动钢铁去产能445万吨、煤炭去产能297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因城施策去库存,全省商品房库存5417.3万平方米,减少1995.1万平方米。推出两批22个补短板投资工程包,完成投资975.9亿元。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390亿元、13820亿元和12190亿元,分别增长3.6%、7.6%和10.5%。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5.68亿元,增长3.7%。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17.39亿元,增长7.6%,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二产2.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海洋生产总值7500亿元,增长9%。福州、厦门入选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
——投资结构改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2927.99亿元,增长9.3%。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0.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3%。
“五个一批”项目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029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2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备受关注的福州地铁1号线项目建成。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74.54亿元,增长11.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6.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落实,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
全省7个高新区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
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福州新区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建成9家示范创业创新中心,累计培育省级众创空间113家,其中国家级26家;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746亿元,增长7.5%。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
在全国率先开展乡镇(街道)权责清单编制,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清单全覆盖;
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省级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88项、下放46项,取消、优化2000多项涉企涉民证照和有关证明事项,降低办事门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电子营业执照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确定产业项目,全省脱贫260425人;
易地扶贫搬迁造福工程加快实施,全年完成搬迁任务15.6万人;
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3.4万套、开工率107.7%,基本建成13.1万套,超额完成任务;
全面实施以药品、耗材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实施促进就业创业、返乡创业等政策,城镇新增就业60.7万人;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14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9元,增长8.7%。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中央出台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2016年“15+3”项改革任务全面实施。
制定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意见,实施环境保护督察,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出台培育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投入运行,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获批自愿减排交易机构。持续推进厦门、南平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三明获批为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2017年,稳中求进的“8.5%”
2017年我省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归纳起来就是九个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体目标如下——
【稳增长】预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调结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区域协调性增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
【惠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同口径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计划报告就新的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出安排,重点要组织实施好八个方面工作: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突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策划生成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延伸,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00项,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000亿元,争取天马微电子二期、云度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投产。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福州京东方面板、泉州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石墨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支持数控机床、伺服装置、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研发,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福州市、厦门市思明区国家服务业综改试点和福州市鼓楼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典型示范,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培育一批行业专业服务平台,打造大武夷生态旅游、土楼等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健康养老服务、家庭服务等服务业。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全年完成投资8520亿元,提高工业投资比重,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策划和推出新的工程包。
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安排在建省重点项目投资3913亿元,计划开工项目155个,建成或部分建成155个;新增铁路通车里程26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9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电力装机250万千瓦以上。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鼓励发展旅游休闲、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康养家政等新兴消费热点,加快电商发展,积极争取电商龙头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暨城乡建设领域有效投资完成2300亿元,新改扩建城市道路、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和绿道各1500公里,燃气管网1000公里,开工建设地下管廊100公里、建成30公里,全省建成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建立健全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力争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和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等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开展设区市数据中心和信息中心整合。
着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与国家信息经济综合示范区创建,开展“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启动建设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中心,推进中国·福建VR产业基地开发建设。
——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动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自贸试验区、福州新区等,全面推进省市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融合,探索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实现全省“一张网”管理。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精简投资审批事项、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广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经验,完善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推进水、电、天然气等价格改革。
加强社会领域改革创新。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职业教育品牌,推动落实高校院所更大科研自主权,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
——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努力实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支持建设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加快培育7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兴业态,实施园区建设“3211”工程,推进农村商贸物流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组织实施“四个专项行动”,推进“三项示范创建”,继续实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
——提升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
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力争引进一批全球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鼓励优势行业到非洲、海丝沿线等国家地区投资兴业,支持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并购国外优势企业、建设合作园区和平台基地。
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快设施互联互通,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业合作。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推出一批新的试验项目,做大做强厦门航空维修基地等特色项目,培育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整车进口、冷链物流等重点业态,扩大对台开放领域,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关检部门合作。
推进福州新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加快三江口、闽江口、滨海新城、江阴组团等重点组团和区域开发建设,建设福州临港产业区、临空经济区,推进福(州)平(潭)一体化发展,全面组织实施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
加强闽台、闽港澳侨合作。加快培育海峡股权交易市场,完成向金门供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台湾机动车辆经平潭和厦门口岸常态化入闽行驶,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实习、就业、创业。
——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造血式”“减负式”“兜底式”扶贫,全年实现脱贫20万人;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造福工程,全年搬迁10万人;加大山海协作力度,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渠道和方式,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做好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新建100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全面改薄”、公共教育服务保障等工程,加大教育资金向23个重点县、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加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保障。推进省疾控中心迁建、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建设一批残疾人康复与托养设施、县级儿童福利设施。
——加快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推进17项年度重点改革成果落实,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推动在我省设立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持续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完善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启动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重点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节能降碳和资源高效利用。推进70家重点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并推行阶梯电价政策,实施重点节能工程150项,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实现与全国碳市场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