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赤溪杜赢:“六顾茅庐”学制茶

2017-02-19 07:26:01 王国萍 吴旭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杜赢在准备发货。记者 林熙 摄

编者按:按照部署,我省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到2018年,我省现行国家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脱贫任务紧迫,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对贫困户“扶”一把,更需要贫困户自强不息、继续努力。今起,福建日报推出《我的脱贫攻坚路》专栏,展现贫困户在党和政府帮扶下,着力摆脱贫困的精神面貌、创业路子、心路故事。盼有更多“脱贫明星”涌现!

东南网2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吴旭涛 通讯员 雷顺号) 新春刚过,福鼎市返乡创业大学生、赤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赢一边联系人设计新的茶叶包装,一边走访老客户。

1990年,杜赢出生在磻溪镇赤溪村。为了生计,父母就把他和妹妹寄养到堂亲家,到泉州的建筑工地打零工,过年才回家一次。好在父亲特别注重子女教育,多年辛苦供杜赢读书。

在考取民族学研究生后,杜赢直接跟导师说不念了。他找父亲详谈了自己的想法: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村民得肩挑手提把茶叶送到外地出售,多花很多工夫和成本;茶贩上村收购,价钱比别处低好几成。如果办一家茶叶加工厂,既能自己赚钱,也能为解决乡亲们的“售茶难”助上一臂之力。

2013年7月,杜赢大学毕业,拿着父亲为他攒下的娶媳妇的“本”,返乡创业。

通过亲戚介绍,他找到福鼎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制茶师讨教制茶技术。第一次登门,师傅正在制茶,只撂下一句“我忙,你自己随便看”。第二次登门,杜赢帮着拣茶青,并伺机说了自己拜师的想法,师傅没答应也没拒绝。第三次去,师傅正在压茶饼,直接叫杜赢上手试一试。直到第六次,师傅才说:“像你这样吃苦、诚心不容易,我跟厂里的老板说一下,你就过来学。”此后,师傅将制茶时温度、湿度的控制,室内萎凋的关键点等都逐一教给了杜赢。

如何卖茶,对没有一点营销渠道的杜赢来说,又是一道坎。每天,他带着茶样去茶业专业市场,一家家走进去推销、商谈。越谈越顺,到当年12月初,所有制作的茶已销售80%,抛去本钱,净赚了10多万元。

2014年,他建起新厂房。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运行机制的逐步健全,杜赢注册成立福鼎市磻溪镇香源茶厂,后升级为福建省福鼎市赤溪茶业有限公司。

2016年初,杜赢再次扩大生产,除了添置自动烘干机等中高端设备,还在镇村支持下,流转了4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起标准化新厂房,产品也顺利通过QS质量认证。公司运营30多亩的生态茶园基地、600多平方米白茶体验园,带动一批乡亲共同致富。

更多报道

杜赢:用信念点亮致富征程

东南网2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吴旭涛 通讯员 雷顺号) 春节刚过,福鼎市返乡创业大学生、赤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赢就开始忙碌起来,一边联系人设计新的茶叶包装,一边走访老客户,了解春茶预定有何具体要求。

此外,作为宁德大学生创业协会的常务理事、福鼎大学生创业联盟副主席,他还要指导身边几个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并尽己所能帮助筹措启动资金。

杜赢说,贫困,曾是赤溪人抹不掉的“胎记”,却也是他创业创富的不竭动力。

穷困

1990年,杜赢出生在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封《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来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村畲民贫困的生活状况,引发全国关注。此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赤溪村持续推进扶贫开发,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此时的赤溪虽已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历程,村民生活和乡村面貌大大改善,但生活窘迫仍是杜赢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妹妹比我小两岁,一家四口人就挤在杜家堡的一间小屋里。为了生计,妹妹满周岁,父母就把我们两兄妹寄养到堂亲家,到泉州的建筑工地打零工,过年才回家一次。”“堂亲家的生活也不富裕,只能勉强添口饭给我们吃。稻米不够时,就煮地瓜米。”小小的他似乎懂得生活不易,从没讨要过新衣新鞋,还时常帮堂亲干杂活,砍柴、担水。

2000年,赤溪村“造福工程”整村搬迁时,杜赢父母拿出多年打工积攒下的钱,又向亲朋借了两万元,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从此告别了阴暗、逼仄的老宅。

“住上新房,父母特别开心。加上村里经济条件改善,他们决定留在村里务农,方便照顾我们上学。养猪、种菇,做豆腐、碾米,每天起早摸黑,只要能赚钱的,他们都想试试,非常拼!”

许是穷怕了,也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父亲特别注重教育。“2003年小学毕业,同班40多人,只有我一个被家里送到太姥山镇读初中。刚开始学校不给进,学费之外要另交两千块钱。这么大一笔钱,父亲咬咬牙就交了。”杜赢说,从那时起,他就心底起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赚好多的钱孝顺父母。

两年后,妹妹也被送到太姥山镇念初中。就在全家都在努力为摆脱贫困打拼之际,一场疫情不期而至,家里养的猪死了一大半,亏了好几万元。妹妹不得不辍学去福州打工。

归乡

2009年,带着亲人的期待,杜赢考取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在打工解决生活费的同时,他从不放松学习,并主动参与、组织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各方面表现优秀,大三时被学院党组织吸收为党员。

大四寒假,因就业选择,杜赢与父亲有了重大分歧。

父亲多年辛苦供杜赢读书,就是为了让他改变“宿命”,留在城里找份好工作,最好能通过考试进入“吃皇粮”的干部队伍。可杜赢死活不同意,坚持要回到赤溪走创业致富路。为了表达义无反顾的决心,在考取民族学研究生后他直接跟导师说不念了,并将结果知会父亲。

借回福鼎实习之机,杜赢找父亲详谈了自己的想法:赤溪村地处太姥山西麓,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当地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这几年,福鼎白茶行情见涨,农民收入增加不少。但由于赤溪村交通不便,村里没有一家茶叶加工厂,村民得肩挑手提把茶叶送到外地出售,多花了很多工夫和成本;茶贩上村收购,价钱比别处低了好几成。如果办一家茶叶加工厂,既能自己赚钱,也能为乡亲们的“售茶难”助上一臂之力。

父亲听完,觉得点子不错,可启动资金哪里来?建厂房、买机器不说,每年仅向村民购茶青至少得有百万元。

杜赢盘算着,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初期先投小部分,积蓄力量再慢慢扩大生产。大学四年,他申请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基本没要家里供给,所以父亲为他悄悄攒下了一笔娶媳妇的“本”。他劝父亲将这笔钱先投入办茶厂。父亲不同意,觉得他太想当然。“你不答应,我就到外面打工再不回来了。”为了创业梦,杜赢耍赖“威胁”父亲。

父亲见他铁了心,只得气呼呼地甩下一句“以后结婚就没钱了,你自己打算吧”。

2013年7月,杜赢毕业的当月,便踏上返乡路,开始新征程。

创业

一回家,就赶上夏秋茶收购。茶贩在赤溪每公斤的收购价1元至1.6元钱,杜赢直接将价格提了一倍,一下子就获得了村民的好感和拥护。

“为什么别村能卖3元一公斤?因为别村有厂,茶贩子赚不到差价,都不进村了。我从小帮父母采茶,知道一叶一叶采茶的辛苦。茶青价格提上去,村里各方面都会支持我办厂。茶农、茶厂、茶商应该互利共赢。”杜赢的想法朴素又管用。两三个月时间,他就收购了5万公斤的茶青,占了赤溪村茶青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他一边收茶青,一边因地制宜,将家里一座老茅草房改造成简易的加工厂。由于资金太少,他得掰着手指头花钱,就只买了一台萎凋机,其他主要靠天晒。

杜赢外表文弱安静,骨子里胆子大,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难以置信的是,在花大价钱收茶青之时,他其实对制茶技术基本不懂,仅有的一点知识主要靠搜索网络。

通过亲戚介绍,他找到福鼎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制茶师阿财讨教学艺。

第一次登门,师傅正在制茶,看到杜赢,只撂下一句“我忙,你自己随便看”,便再不搭理了。

第二次登门,杜赢帮着拣茶青,师傅终于开口说话,叫他一起吃晚饭。杜赢伺机说了自己要在赤溪办茶厂的想法想拜师,师傅没答应也没拒绝。

第三次去,师傅正在压茶饼,其他没说啥,直接叫杜赢上手试一试。

直到第六次去,师傅才说,现在的大学生一般不爱干苦力活,像你这样吃苦、诚心不容易,我跟厂里的老板说一下,你就过来学。此后,师傅将制茶时温度、湿度的控制,室内萎凋的关键点等都逐一教给了杜赢。

回到家,杜赢立马开始制茶。5万公斤的茶青,制作成1万多公斤的茶,除了小部分有点焦,其他的品相、味道都不错。父亲一直悬在半空中的心才稍稍放下。

如何卖出这1万多公斤的茶,对没有一点营销渠道的杜赢来说,又是一道坎。

每天,他带着茶样去茶业专业市场,一家家走进去推销、商谈。找了20多家茶商后,终于被一位吴老板看上,虽然价格比市场价低一点,但一单就订了2500公斤。此后,越谈越顺,到当年12月初,所有制作的茶已销售80%,抛去本钱,净赚了10多万元。

收获

2014年,春节一过,杜赢就筹划着扩大生产。用原先的本钱加上赚到的钱,他建起新厂房,还买了四台萎凋机、一台烘干机、一台压饼机。

村里人更加支持,大部分的茶青都送到了杜赢的厂子。父亲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反对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力支持。看杜赢的钱基本投光了,他主动提出帮助向亲朋借贷,用于茶青收购。

阿财师傅也特别给力。春茶贵,且精细,容不得一丝马虎。制作白毫银针的第一天,师傅就骑摩托到赤溪“督阵”,并叮嘱每一个关键点。接连三天,天天如是。

仅这个春茶季,茶厂就生产加工银针400公斤、牡丹3500公斤、寿眉1.5万公斤,产值超过了100万元。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运行机制的逐步健全,杜赢注册成立了福鼎市磻溪镇香源茶厂,后升级为福建省福鼎市赤溪茶业有限公司,并开辟了线上线下网络销售新渠道。

2016年初,杜赢又再次扩大生产,除了添置自动烘干机等中高端设备,还在镇村的支持下,流转了4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标准化新厂房,产品也顺利通过了QS质量认证。通过基地合作建设与部分村民形成经营共同体,公司运营30多亩的生态茶园基地、600多平方米白茶体验园,带动一批乡亲共同致富。

年纪轻轻的杜赢也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2016年4月,村里成立党总支,下设多个支部,他被推选担任农业产业党支部书记。“参选村党支部委员,就是想有个更好的平台,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让赤溪一天更比一天美。”杜赢说。

此外,他还光荣当选福鼎大学生创业联盟副主席、宁德大学生创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在他的带动下,多位外出务工、创业的年轻人回到赤溪村,开办农家乐,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园、采摘园,创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创业致富。2016年,赤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96元,同比增长15%。

杜赢说,创业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执着坚定的信念。“同期创业的伙伴不少,但坚持下来的没几个。我既承载着全家人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是全村人以茶叶增收致富的重要关节点,所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都永不言弃!”

推荐专题:《我的脱贫攻坚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