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九龙江北溪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还河流"清白"

2017-02-21 07:58:52 唐亚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在九龙江北溪流域,一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革新正进行

还河流一个“清白”

东南网2月2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唐亚新 通讯员 徐国栋 温连光)近日,我省首个国家科技惠民项目——九龙江北溪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在龙岩通过专家验收。项目重点针对九龙江北溪流域主要污染源之一的农村生活污水,开展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技术示范推广后,将惠及九龙江这一我省第二大河流流域内的1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污水进去,灌溉水出来

“以前,这条小河沟经常漂浮着一层白白厚厚的堆积物。雨天过后,整个沟渠就变成又脏又臭的黑水。”17日,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村主任邓长安指着村口一条最终汇流至九鹏溪的小河沟,向记者讲述变化,“如今,河沟里流淌的是清澈见底的清水,河底的水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梧溪村位于4A级景区九鹏溪景区入口处。2010年以前,村里的8个自然村零星分布在九鹏溪两岸,村民的生产生活里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作为九龙江重要源头之一的九鹏溪。2010年,一场多年难遇的洪水冲毁不少村民的房屋,村里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建成了面貌一新的新村。

“得益于造福工程,新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大为改观。”邓长安说,“然而,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还有问题。”

新村建成后,村里污水管网也基本建好,有一个污水处理池,但相对简陋,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收集和处理好污水,让邓长安颇为头疼。

2014年,龙岩科技部门将梧溪村选为九龙江北溪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的示范点。“我们帮村里做了一套新的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收集到装置里。”项目负责人、龙岩水发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金胜介绍,“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村民见到的再也不是臭不可闻的污水,而是可以直接用来灌溉的清水。”

去年9月,污水处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也正是从那时起,村里的面貌再度大幅改观。

“自从村里装了新的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变美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家住梧溪村村头的村民刘少英是这一改变的见证人之一。“现在村民都不随地扔垃圾,大家都舍不得让干净的村貌再变回以前的样子。”

用科技保住一份美丽乡愁

“目前,我们已经在位于九龙江源头处的新罗区和漳平市建成了6个示范点。在这里建设示范点,就是希望从源头端治理水污染,还河流一个‘清白’,用科技为人们保住一份美丽乡愁。”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工程师林向宇说。

“污水收集是以往农村污水项目忽视的环节。与以往相比,本次项目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建设独立的雨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管网。”林向宇说,以往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多采用雨污合流截流方式,往往会出现晴天收集不到水或者收集到的是地表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污水可以处理。

“我们根据每个不同类型村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做法。”林向宇介绍,比如在拥有众多旱厕、没有排水管网的传统村落——新罗区雁石镇后路村,采用的做法是新建独立的雨水分流的污水收集管网;对原已建污水收集管网但多处破损的高海拔村——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采用改建和新建相结合的办法;对管道齐全的梧溪村,将重点放在污水处理设施上。

针对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项目组还研发了适用于当地环境的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低能耗新型分段进水多段A/O技术和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与传统工艺相比,这一新工艺的最大特点是省钱。”林向宇说,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看,采用了新技术的污水处理费用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新技术已在省内的漳州、厦门和省外的云南丽江等地推广,效果不错。”

除了技术上的革新, 为了从源头降低污染,并探索惠民模式和长效机制,该项目还建立“技术单位—管理部门—村干部—村民”的逐级培训机制和“技术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技术培训机制。

“我们从污染源头、降解原理、处理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等方面进行培训,力图将环保的思想与实践融合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龙岩市科技局主管本项目的谢军忠告诉记者,自项目开展以来,已累计印发了宣传手册2000余册,邀请专家深入各示范点对村民进行环保科普和污水处理技术培训22次,累计受训群众达1000人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