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玉耀:紧扣人才驱动战略 打造“智力引擎”
2017-02-22 07:54:3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房小奇 赵舒文 |
分享到:
|
经典案例 筑巢引凤,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以下简称“泉州装备所”)是在中国科学院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三轮合作框架内,由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和泉州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7月4日签约共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泉州装备所职责是重点围绕“智能装备”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工程产业化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自筹建以来,泉州装备所坚持高标准、高层次的引才原则,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工科学校引进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形成较为浓厚的人才氛围。泉州装备所现有科研人员100多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0人),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层次较高、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科研团队,是福建省内智能装备领域唯一整建制、成体系的科研国家队。 在众多引进人才中,汪凤翔博士是典型代表之一。 汪凤翔博士,现任泉州装备所副所长、课题组长、研究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汪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师从国际顶尖的电机专家,他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到泉州装备所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汪凤翔克服种种困难,连接产业、组建团队、建设平台,组建了“现代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实验室”,打造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其伺服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汪博士带领研究团队积极对接国际电机领域技术前沿,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研攻关项目,推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汪博士入选第二批福建省特殊支持人才“双百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受聘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和福州大学兼职教授。 泉州市委市政府对泉州装备所倾注了厚爱,专门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出台特殊的人才政策,在泉州装备所设立“人才特区”,为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团队建设保驾护航。叠加的人才政策,创新的引才举措,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有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成为泉州装备所建设高层次人才高地的独门“法宝”。 按照“边基建、边招人、边科研、边转化”的工作原则,泉州装备所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泉州装备所将拓宽渠道、用活机制,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2017力争科研团队12个以上,人员规模150人以上。泉州装备所将发挥中科院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的综合优势,以更灵活的人才使用模式,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高端创新平台,及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开发、交流与协作的中心,成为科技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的“高地”。 人才专用编制 解读: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用人数量采取编制管理,体制内的身份不仅终身稳定,而且捆绑着行政级别、医疗保障、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各种福利待遇。虽然从财政预算和人员数量上起到约束作用,但编制管理对基层单位的用人需求不够灵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往往受制于编制约束,使得部分需要扩大人才队伍或者更新人才结构的单位事业发展受到影响。《实施意见》提出实行一定数量高层次人才专用编制,专编专用、人退编收。这种灵活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高校和公立医院编制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的问题,不但能够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还能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
相关阅读:
- [ 02-21]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研究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 [ 02-21]泉州实施人才“港湾计划” 最高补助200万元
- [ 02-20]中国人才诚信大数据平台发布 让失信者受惩罚
- [ 02-18]厦门市人才市场迎招聘求职高峰 服务业月薪多超过三千元
- [ 02-17]檀云坤: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
- [ 02-16]华侨大学19位教师入选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2016年度人才项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