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外卖小哥:喜欢骑行在路上的感觉 在路上才有业绩

2017-03-09 09:27: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风里来雨里去、烈日炎炎不休息、吃饭不准点……在跟随外卖小哥送餐之前,记者对这份职业的辛苦只有浅显的认知。当真正跟随外卖小哥把送餐过程经历了几次之后,对这种辛苦才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在路上才有业绩” ——跟着小哥送外卖

东南网3月9日讯(记者 卞军凯 文/图)

编者按: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凸显其分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服务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出现了新变化、新要求、新特点,对个性化服务需求更加到位,制度更加规范,管理更加注重细节。这些更加精准的管理要求,折射了服务业的进步,同时也给从业者带来新的压力。

《零距离》从本期起推出《亲历》专栏,组织记者以体验式采访,跟随普通劳动者一天的劳动经历等,记录网约代驾司机、金牌物业员工、外卖送餐员、网络培训师等服务行业的人和事,力求从新的视角关注他们在新业态下的工作状态和期许,从而挖掘新兴职业的职业特点,进而呈现行业的发展现状、服务需求、管理水平等,并剖析供需矛盾、行业发展不足等,期待现代服务业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

“巴肚吆外卖”送餐团队,有着统一装备。

2月27日上午11点04分,第一次跟随陈锋出门送外卖,不到5分钟我就跟丢了,眼睁睁看着一个橙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车流中。

陈锋是一位1989年出生的外卖小哥,也是莆田“巴肚吆外卖”自配送队伍的队长。这支团队现在有13名队员,既有1997年出生的年轻小鲜肉,也有40多岁的稳重大叔,大多数人是在去年“巴肚吆外卖”刚刚推出时就加入的,之前都没有外卖从业经验。比如陈锋,此前是上海一家工厂的模具师傅。

当天的温暖阳光让外卖小哥们幸福感十足,所以工作起来格外欢畅。队员们提着一份份外卖,跨上公司统一配备的橙色电动车鱼贯而出。

“看我们谁先回来!”队员们一边启动车子,一边发出“竞争令”。此时已近中午12点,用餐高峰期来临,“巴肚吆外卖”的订餐系统也迎来了一分钟十几单的“爆单”时刻,考验外卖小哥的时候到了。

11点40分,陈锋的身影终于再次出现。他看了我一眼,毫无意外地笑了,便匆匆跑向配餐间。下楼时,手里已经提着三份外卖。我提前启动“小电驴”,紧紧跟着他,才避免了第一次出发时跟丢的尴尬。

“我们速度稍微快一点,就能把热乎乎的饭菜早点送到顾客手上,但一定不能违反交通规则,这也是对自己负责。”在等红绿灯时,陈锋对我说。

时间快慢是顾客最在乎的因素,也是外卖小哥们最看重的职业技能。有时候因为“爆单”或者下雨、堵车,送餐时间慢了,顾客发牢骚,陈锋和同事们都争取做到平静面对。“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下单点了外卖,过半小时还没送来,肯定也会急躁,所以我们必须心平气和,这也是公司树立口碑、赢得回头客的机会。”陈锋笑着说。

第一单的顾客住在丰美小区。这是一个有些年头的住宅小区,里面在修路,每栋楼外墙上很难看到编号,可陈锋轻车熟路地拐了进去,很快就找到了顾客所在的那栋楼。“熟悉每个小区的位置是送餐员的必修课,新入职员工起码要花半个月熟悉路线,必须把自己练成‘活地图’!”

第二单在一处高层住宅楼,陈锋对入口有些陌生,问了保安后,也很快将外卖送到了顾客手中。

可接下来的第三单让他心里有些发虚: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12楼。“外卖小哥都怕饭点去医院,因为这个时间段坐电梯的人特别多,所以10楼以下都是爬楼梯上去的,比坐电梯更快!”一边说着,陈锋已经迅速冲到了大厅里,坐电梯的人不多,他暗自庆幸。上了12楼,他一路小跑,终于在走道最里边找到了顾客。

回到“巴肚吆外卖”的大本营时,时间已近13点,大多数的午餐已经结束,可外卖订单仍然接连不断。“我们上班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下午4点到晚上8点,还早呢!”陈锋说。

中午饭点,陈锋准备出发送外卖。

下午5点40分,送完第一趟后返程的小哥们排队等候新的派单,每当有人拿到订单有些迟疑地念出地址时,马上有人告知具体位置,精确到从哪个门进小区;每当有人一条线路凑足了五六单时,就会响起“啧啧”的羡慕声……

“比起干坐着,我们更喜欢骑行在路上的感觉,在路上才有业绩。”陈锋说,业绩好就有高提成,“但我们并不是只靠提成,还有基本工资,这是有些外卖平台没有的。现在队员们的收入在3800元-4000元之间”。

外卖小哥们风里来、雨里去,格外渴望集体的温暖,这也是1997年出生、团队中年纪最小的林育明从美团外卖离职来加盟“巴肚吆”的原因。“有的外卖送餐员收入最高每个月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但工作辛苦,处罚措施也很严格。”林育明说,“我认为互帮互助的同事氛围很重要,一些外卖平台正是欠缺这一点,大家都忙着在外面跑,一天也见不到同事。最近,公司举行了品牌创立一周年烧烤晚会,这种氛围很温馨。”林育明说。

工作的快感之余,投诉是最让外卖小哥们“伤不起”的打击,有外卖平台被爆出“投诉一起扣罚几百元”的严厉处罚手段。陈锋认为,比罚款更重要的,是让送餐员意识到错误,通过登门道歉让顾客顺了气、消了气。

创办“巴肚吆外卖”的方振兴,是一位80后年轻人。从父辈开始家中就涉足餐饮行业,方振兴已有7年的行业经验。“进入外卖行业后发现,在家里、办公室里点外卖的顾客和堂食顾客需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方振兴说,现在提倡明厨亮灶,所以堂食顾客对饭菜质量一目了然,而外卖顾客只能看到图片、文字、视频,真实情况并不了解,“顾客一方面想享受快捷的生活,另一方面对食品安全同样十分关注,因此在送餐速度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更信赖品牌的力量”。

这些努力的外卖小哥们,已经成为“巴肚吆外卖”最生动的形象代言人。创立一年来,“巴肚吆外卖”在美团外卖平台上无论综合排序还是销量都名列前茅,每个月订单量已接近6000份。而“骑手服务好”这个选项的得分率,在莆田所有外卖餐饮商家中是最高的。

经过一年的努力,“巴肚吆外卖”在莆田已经成为外卖品牌的佼佼者。“品牌影响力+自配送团队”,让“巴肚吆外卖”的业务范围得以不断延伸,并且开拓出团体餐业务。“公司联欢、企业聚会、演出队伍排练、志愿者午餐、新楼开盘……这些场景一般需要几十份、几百份外卖,我们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目前,我们的顾客从餐厅周边扩展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延长了送餐时间。”方振兴说,“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目前正在规划中央厨房,在城市不同方位增加配餐中心,让外卖小哥们分区域送餐。跑的路减少,送的速度更快,顾客满意度自然会提升!”

晚上6点42分,窗外万家灯火点亮,陈锋和同事们陆续回到配餐间,拿起外卖又出发了……

 

外卖小哥:渴望一份职业认同感

    □福建日报驻莆田记者 卞军凯

风里来雨里去、烈日炎炎不休息、吃饭不准点……在跟随外卖小哥送餐之前,记者对这份职业的辛苦只有浅显的认知。当真正跟随外卖小哥把送餐过程经历了几次之后,对这种辛苦才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即使忽略掉平常人所能看到的部分,单单是恶劣天气里奔忙在马路上的危险性,就让人随时捏着一把汗。事实上,很多外卖小哥都有雨天骑车摔倒的经历,有时是因为路面湿滑,有时是被追尾,无论哪种都让人感觉到这份职业的不易。

出乎意外的是,当谈起这些辛苦时,经历风雨的小哥们却不以为意。更让他们在乎的,是自己送餐的准点率、顾客的满意度、团队的工作氛围等等。一旦遇到顾客的斥责、刁难、投诉等,比身体的劳累更让他们心酸。

陈锋说,当在网上看到北京外卖小哥在电梯里急哭、暴雨天因超时被顾客弃餐等视频时,感同身受。想起自己也曾因为路不熟悉多问了顾客几句、赶时间说话急切等原因被投诉时,不少外卖小哥潸然落泪。对于外卖送餐员来说,一个温暖有力、能排解委屈的工作氛围十分重要。

然而,这正是眼下红红火火的网络外卖平台极为缺乏的。据了解,外卖平台在招聘送餐员后,除了每天早晨签到,与送餐员之间的联系就只剩下派单了,送餐员从早到晚奔忙在路上,既难以感受来自所属企业的关心关怀,也极少有机会坐下来和同事沟通交流,遇到心酸、委屈、误解只能自己扛着,很难产生职业认同感,更遑论荣誉感了。正因为如此,这种仅靠“每送一单提成几元”维系的劳动关系很容易让送餐员们感到厌倦,因而导致这一群体流动性极大。

其实,外卖送餐员虽然是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后才兴起的职业,但其本质上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员。作为服务业的一员,外卖送餐员们和光鲜亮丽的空姐、五星级酒店服务生只是技能的差异和岗位的不同,他们在工作性质、敬业态度、对顾客的贡献等方面是一致的。因此,这些大大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外卖小哥、小妹们,理应拥有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然而,现阶段这种职业认同感的缺失,凸显了外卖平台在烧钱、圈地之余,对送餐员群体关爱不足的事实。反倒是“巴肚吆外卖”等本地化外卖餐饮企业,因为给予了送餐员更多的关怀,也就有了员工从别的外卖平台辞职来投奔的事例。与此同时,外卖小哥怕超时急哭、怕投诉扣钱等现象,也呼唤着社会大众应对这一新兴服务行业给予宽容、理解和成长的时间。互联网外卖行业的野蛮生长终会结束,规范化的市场也将会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希望外卖送餐员队伍得到的不仅是更多的订单和物质收入,更包括亲切的精神关怀和因此建立的职业认同感,这最终将裨益于外卖行业的长远发展。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