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南日岛野生坛紫菜遭遇生存危机 水产养殖呼唤绿色生产

2017-03-18 07:42: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南日岛野生坛紫菜产量稀少,价格高昂。因海水污染、炸石取材、过度采摘等原因,这一被称为“乌金索”的紫菜中的“珍宝”遭遇生存危机——

拯救“乌金索”

东南网3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元宵节过后,从去年10月开始的紫菜采收进入尾声。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东岱村,野生坛紫菜的好收成让村民们在整个春节期间都喜笑颜开。“今年采摘后马上卖的价格达到每公斤1000元,预计全村增收180万元。”村主任魏金顺感慨地说,对藻场连续几年的修复和重新找回的绿色生产方式,是增收最大的功臣。

我省是紫菜主产区之一,而南日岛出产的野生坛紫菜属紫菜中的“珍宝”。

“野生坛紫菜生长于岩石、礁石,看上去就像长在坛面上,所以叫坛紫菜。”莆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建辉说,南日岛野生坛紫菜生长和采收历史悠久。与养殖紫菜相比,野生坛紫菜具有天然生长、产量稀少等特点,价格高昂。采收野生坛紫菜,先从岩石、礁石上一点点刮下来,再卷成一条条绳索状,所以野生坛紫菜在当地又被称为“乌金索”。

然而,由于海水污染、炸石取材和过度采摘等原因,野生坛紫菜在前几年面临着不断减产的困境,部分藻场出现退化甚至枯竭的严重问题,直接威胁着村民们“靠海吃海”的收益。

“眼看着坛面上能采收的紫菜越来越少,同时海上漂来的垃圾越来越多,赤潮越来越频繁。”魏金顺说,由于野生坛紫菜一直是天然生长、自生自灭,从没运用过水产技术,所以村民们对减产束手无策,有些人甚至抱着在藻场消失前狠捞一把的心态野蛮开采,导致藻场加剧退化。

关键时刻,科技力量挺身而出——2011年,南日岛野生坛紫菜藻场修复研究被列入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省市水产技术人员深入南日岛攻关,掌握藻场退化原因,制定修复方案。

“修复思路是,先从坛面上采集野生坛紫菜的种藻来育苗,然后对已退化的岩石、礁石用泼洒三次石灰水等方式处理,既起到消毒作用,又为紫菜苗创造其喜爱的钙质环境,到了紫菜泼苗的季节,就可将培育成熟的野生苗‘播种’在已修复的坛面上。”黄建辉说。

“按专家教的方法,我们近几年一直在修复藻场。”魏金顺说,实施修复工程的藻场,每年产量增长率超25%,大大提高村民主动修复的积极性。去年修复礁石、岩石藻场约500亩,近几年修复面积合计在2000亩以上。

由于村里户数多而藻场面积有限,为避免采收时一哄而上、修复时无人出力,东岱村对藻场分区切块,建立“谁养护、谁受益”管理机制。“分块后,全村藻场每两年抽签分配一次。全村310多户,只有190多户能分到,分不到的等两年再次抽签。”魏金顺说,为早日打破“僧多粥少”困局,村里会继续保持修复速度,预计今年修复的礁石、岩石藻场将超过500亩。

东岱村的成功,不仅引起港南村、小日村等其他村庄的效仿,也吸引养殖企业的目光。

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鲍鱼养殖、加工的南日岛本土企业。看到野生坛紫菜价格不断攀升背后的商机后,公司开始扶持村民参与藻场修复,并在育苗、采收、销售等方面和村民全面合作。“我们从2015年起一直帮助村民修复藻场,去年在港南村等村庄修复了几百亩,同比增产近50%。今年会继续参与修复。”公司总经理骆文树介绍,“我们对野生坛紫菜收购后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生产方式非常绿色,大受欢迎,虽然价格贵,但一直是市场上的紧缺货。”

不施肥、不打药、不涸泽而渔、纯天然生长的绿色生产方式,为野生坛紫菜带来高附加值,推动藻场修复的实施,也给海洋环境带来利好。

“藻类就像海洋中的树林,不仅提供水产品,还能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营养盐净化水质、发挥固碳功能改善海洋环境、增加海洋的生物多样性。”黄建辉说,下一步,水产科技工作者还将在成功修复退化藻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重建枯竭的藻场,让沿海群众能采回更多的“乌金索”。

记者手记>>>

呼唤绿色生产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明确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拯救“乌金索”行动,实质是绿色生产方式的回归,使野生坛紫菜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我省是海洋养殖大省,水产品出口连续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海面上一片欣欣向荣。赤潮的阴霾仍不时威胁鲍鱼等水产品的安全,一旦来袭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在食药监部门公布的水产品抽检结果中,即使是大型连锁超市,也曾出现孔雀石绿等药残超标……出现这些令人揪心的现象,离不开行业“野蛮”生产的因素。绿色生产,难能可贵。以南日岛野生坛紫菜为标本,水产品养殖行业应意识到绿色生产蕴含的高经济价值。追求绿色生产,就能获得新的增长动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