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珍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望老人。 东南网3月23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文/图)3月7日,厦门湖里区金尚社区在开展“爱在心中 感恩更美”志愿服务宣传时,陈素珍上台高兴地宣布,社区志愿者赵亚娟获得了2016福建最美志愿者称号。其实,这喜讯是双份的——陈素珍本人也同时获得了2016福建最美社区工作者称号。一个社区走出两个“基层最美人物”,实属罕见。 拥有20项国家级荣誉和200多项省、市级荣誉的金尚社区,是名副其实的明星社区。走进金尚社区,整洁的道路、秀美的休闲公园、雅致的社区活动中心,建设中无不体现居民的专业建议。在全市开展“温暖星期三”活动的久久爱心团队、社区书院每天举行的活动都由居民志愿者组织……明星社区的光环凝聚着全体居民的智慧,也离不开陈素珍现代、创新的社区管理方法。 2000年,在台企任厂长的陈素珍转换跑道,参加了厦门第一批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考,考进了当时“主要是大妈任职”的居委会。 “我想改变传统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形象,也要改变自上而下的社区工作方法,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创造条件让居民发挥爱心与能力。”经过潜心思考,她决定在金尚社区推行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组织引导各方力量共建美丽家园。开展党务居务听评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等参加听评会,让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监督。社区法制广场的建设、公交车站迁出小区、停车管理等“老大难”问题,在居民互相商讨、集思广益中一一解决了。社区的重大事务、议事程序等都公开进行。通过群众评议箱、随机走访、电话问询、监督员专报等方式,居民可对社区工作进行评价。 “看这路上铺设的透水砖!”陈素珍说,铺设第一天就有居民不客气地质疑:底下本应铺沙石却铺了混凝土,透水砖变得不能透水,政府是太有钱了吗?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到现场查看,发现的确是图纸的错误,马上重新铺设。 社区图书馆采用玻璃与混凝土结合的构造,不但美观,白天还透光节能,这个建议也是由学建筑专业的居民提出而采纳。 “重视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居民就更有主人翁的心态,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陈素珍说。 在社区的培养与支持下,社区居民组织了15个社会服务团队,固定以星期三为“志愿服务日”,在社区和26家外单位,开展理发美容、健康义诊、婚纱摄影、晚霞瑜伽、松鹤跆拳道、心理咨询、手工制作、家电维修和爱心素食等服务。 “满足居民的需求是第一任务。”陈素珍认为,居民的需求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社区工作也要不断跟进。十多年来,社区工作的重点从最初的关爱弱势群体,到引进公办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普惠性工作,再到现在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为此,陈素珍采用现代的社会管理办法,通过培育、购买等多种方式,引进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并开展了两个计划—— “反哺社区”计划。利用线上志愿服务平台,引导支持有专长的居民开办“朴水仙堂”“柒馨缘月子会所”等创业项目,然后引导创业党员反哺社区,在社区书院开设“智慧妈妈”、摄影培训、心理咨询等公益课堂。 “筑巢引凤”计划。整合社区图书馆、绿色网吧和科普工作室作为居民驿站,由社工统一管理。投入25万元打造社区书院,交由志愿者管理,并引入安居乐尚、美丽半边天、康邻一族等8个专业社工服务项目拓展书院功能。培善社会服务中心、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等3个社工机构开展书院少儿服务、居家养老等专业服务。 如今,这些个性化、专业化的创新服务成了金尚社区的金字招牌,社区居民生活满意率超过98%。而陈素珍没有停下脚步,近期在和台北一位里长的交流中,她学到了社区公益服务积分兑换福利的机制,又开始琢磨更多的社区管理办法…… “社区工作还有很多可能性,最终目的就是要尽量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她说。 |
相关阅读:
- [ 01-24]福州社区工作者:擦亮“小窗口” 服务“零距离”
- [ 11-17]“最美社区工作者”陈艳: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 [ 09-19]思明:社区工作者们舍小家为大家 重建美丽家园
- [ 03-14]兴园社区妇联举办活动 为社区工作者减压
- [ 09-06]记最美社区工作者:15年付出她让社区成为大家庭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