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漳州蘑菇产业受困行业瓶颈危机四伏 突围势在必行

2017-04-07 09:05:54 黄如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蘑菇产量全国第一、罐头出口量占全国八成,漳州头顶“中国蘑菇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却饱受国外罐头订单剧减、蘑菇减产和原料成本提升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这一龙头产业危机四伏——

漳州蘑菇产业,寻找下一条出路

东南网4月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三瓶颈制约发展

在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漳州市2016年出口罐头仍突破38万吨,同比提高2.07%。但这几年,蘑菇罐头出口份额持续下滑,种植面积日渐萎缩,原料成本也年年提升。诸多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效益瓶颈。以前,漳州是著名的水稻产区,稻草和牛粪资源丰富。现在,稻田和耕牛越来越少,栽培蘑菇的主料稻草和牛粪都要从外地采购,干稻草和干牛粪价格已高达0.7元~0.8元/千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也增长很快,菜农每个工日的工资超过80元,碰到平和县蜜柚产季,每个工日工资更是高达100元~150元。成本的上涨,导致种菇户日渐减少。

二是技术瓶颈。我国当前双孢蘑菇生产仍以家庭作坊常温栽培为主,传统的生产工艺、栽培技术限制了蘑菇单产的提高,加上菌种市场较混乱,产量、品质均难以与欧洲国家设施化、自动化的恒温栽培出菇房相抗衡。

三是土地瓶颈。传统的双孢蘑菇种植模式一年出一茬菇,每平方米厂房只能收15公斤~20公斤,工厂化种植每年则可出6~8茬菇,每平方米厂房年收180公斤~240公斤菇,土地及出菇房设施的利用率、效益相差悬殊。

全产业链优势突出

漳州蘑菇这一传统产业尽管危机四伏,但照漳州检验检疫局官员的分析,与其他地区比较,漳州蘑菇还是有自身优势,只要积极应对,就能在逆境中再次崛起。

漳州拥有数量庞大、经验丰富的蘑菇常温种植技术人员和菇农,且具备完整的双孢菇产品鲜销、加工生产链,鲜菇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外,吞吐量极大。此外,漳州的气候条件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地冬天气候稳定,不会过早受到寒潮影响。

目前,漳州罐头产业已培育了一支庞大的技术队伍,分布在原料种植、原料采购、原料储运、空罐加工、设备制造、实罐工艺、品质控制及市场销售贸易等全产业链上。这种产业优势是别处罕有的。

此外,随着运输成本的逐年提高,漳州的区位优势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漳州邻近厦门港,多年来,罐头出口贸易也吸引为数众多的贸易商及配套服务机构在厦门设立公司及办事处,企业和贸易商合作顺畅。

坐拥上述优势,漳州蘑菇产业的突围势在必行,而突围的路径也极为清晰——唯有以工厂化、标准化生产代替家庭作坊式生产,全面革新升级产业链上游源头的生产方式,才能打破行业瓶颈。

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阳春3月,漳州气温升至20℃以上,但同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蘑菇温控生产车间里凉意阵阵,菇床上的培养土里一朵朵蘑菇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工人们站在升降台上采摘成熟的蘑菇……随着这批标准化温控车间里的双孢菇采摘上市,漳州的蘑菇生产正式进入工厂化时代。

同发所在的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是漳州蘑菇主产区,2014年~2015年产季,蘑菇种植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蘑菇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去年初以来,漳州台商投资区以现代农业的思维,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并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蘑菇产业化发展基金,推进蘑菇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漳州台商投资区还确定角美镇东美村、吴宅村以及同发集团为示范点,有了样板,菇农开始接受工厂化理念。而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成为漳州蘑菇重点生产基地,年栽培面积占漳州的50%以上,全区拥有农业企业1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合作社76家,区内形成菌种、栽培、鲜销、罐头、速冻、脱水、盐渍加工及配套包装、原辅材料等食用菌产业链,总产值120亿元,蘑菇工厂化“漳州模式”逐步形成。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蒙等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代表,来到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蘑菇工厂化示范点考察,对蘑菇工厂化“漳州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