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连江完善造福工程搬迁模式 助畲族群众正搬离深山

2017-05-03 09:45:57 庄严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多方政策扶持 助力村民增收

“为了让造福工程真正惠及偏远地区的畲民,政府给予最大力度的扶持。”县农业局扶贫科科长邱奕仰说,城区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而迁入罗山小区的畲民只需按建安成本来购置。

从黄家村搬迁过来的畲民雷银才高兴地说,按照补助政策规定,他一家5口人,每人可获得住房补贴8000元。与此同时,项目还引进了连江县恒欣村镇银行,为搬迁户提供低息小额信贷,每户最高可获得10万元的贷款。

算下来,雷银才只需再掏不到5万元就能住上三居室。与此同时,村民搬出来后,原有村庄还将进行旧村复垦,搬迁户还能获得数万元的经济补偿。

一系列“政策红包”让畲民陆续从大山中搬了出来,接下来如何富起来就成为紧迫课题。

罗山的区位优势为想要打工就业的村民们提供了便利。东湖镇相关负责人赵勇介绍,小区坐拥敖江、山岗两大工业园区,在“攻坚2017”行动的带动下,不少项目已经动建。就拿海西国际农产品现代物流园来说,明年一期投用后,就可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根据评估,今后搬迁户人均年收入都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

雷银才的致富路有更多选择,得知黄家村被列入旧村复垦名录后,他于去年11月回到老家创办了畲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淡水鱼养殖池30多亩,近50头牛和若干家禽,今年还要开始种植果树。”雷银才说。

造福工程搬迁 探路二十三年

连江县从1994年开始启动造福工程搬迁,截至目前,涉及16个乡镇、39个建制村、55个自然村,总搬迁户数1787户7130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小沧乡东风村率先开始了零星搬迁,上东山、龙潭、下东山等7个自然村村民向建制村所在地集中。

“当时只考虑先将群众从大山里搬出来,并没有做更深层次的产业及建设规划。”今年52岁的邱奕仰,从上世纪90年代就扎根在扶贫搬迁一线。

因水源保护限制当地经济发展等原因,东风村出现了二次搬迁情况。这带给有关部门更多的思考——如何让搬迁后的群众住得下、立得稳,如何防止搬迁后出现人员空心村、产业空壳村。

1996年起,丹阳镇文朱村、筱埕镇南山村陆续开启了整村搬迁试点。在选址过程中,首先考虑“五通”问题(水、电、路、广播、电视)及长远生计问题。文朱村250户1011人搬入丹阳镇区所在地,南山村116户421人搬入筱埕镇区所在地。南山村利用省定贫困村的扶贫资金,建设海带加工厂;文朱村也利用邻近201省道的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在建设模式上,从最早的统规自建,到后来的联合建房,发展到如今罗山安置区的统规统建。邱奕仰深有感触地说,三种模式的选择适应了不同年代的具体情况。统规自建对困难群众来说成本低、搬迁难度低,但问题在于自建房外立面不统一、层高不统一,也造成有新房没新村的现象;村民联合建房成本居中,易于统一控制、规划外立面,形成新村;如今采用统规统建的模式,节约土地成本、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公共配套事业,形成示范带动效益。

在资金扶持上,连江县从过去单纯通过省市县相关政策性配套资金投入,到如今引入农村小额信贷资金,并利用整村搬迁后旧村复垦政策,较好地解决了搬迁后村民生计的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