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社会民生 > 正文

共享单车或引入信用手段 野蛮使用小心透支信用

2017-05-11 08:21:17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赵舒文   我来说两句

国家发改委日前举行媒体通气会,希望通过引入信用手段,解决共享单车领域的诸多乱象——

野蛮使用共享单车 小心透支信用

福州华林路上,一排共享单车整齐停放。

东南网5月11日讯 (本网记者 林先昌)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为解决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出现了故意损坏、盗窃、违规停放单车等不文明行为。

近日,多地发布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发展意见或征求意见稿,提出使用者故意损坏、窜改二维码,盗窃共享单车,或者违规停放自行车的,违法违规信息拟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少网友认为,这将是维护共享单车规范使用的一种有力办法。记者随后走访相关企业、专家,听听他们的看法。

网友:能更好保护共享资源

以福州为例,目前市区有摩拜单车、Hellobike、ofo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目前,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携手摩拜单车,在上渡派出所建立首个警方推荐的共享单车停车点,而且纳入警方监控范围,防止共享单车遭破坏的情况发生。

在福州市华林路某事业单位上班的黄小姐,上下班经常骑共享单车。“自从共享单车进入福州,我几乎每天都骑,非常方便。”黄小姐说,将故意损坏、盗窃共享单车等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做法,她个人很赞成。“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业态代表,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出现不文明等行为就要有相应的约束。”她说。

网友“一马平川”说,目前出现了有些市民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的行为,希望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做法能更好保护我们的资源。

网友“byron”则表示:“希望福建也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共享单车规范管理的路还很长,毕竟有些地方共享单车停放还没有划定区域,监管还存在难度。

企业:推动和个人征信信息互通

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共享单车领域信用信息共享签约仪式暨媒体通气会,希望通过引入信用手段,解决共享单车领域的诸多乱象。要解决好停放混乱、损坏车辆等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入信用手段,推进共享单车领域信用建设,使人们诚信用车、文明用车。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建立共享单车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门与共享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一方面,严重违法失信人员将被限制使用共享单车,信用状况良好人员将获得优先使用、免押金使用等便利服务;另一方面,这也将为各地方、各部门治理违法失信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Hellobike福州城市经理余浩称,企业方面对此很欢迎,也在和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推动和个人征信的信息互通。这种约束会推动用户更加规范使用和停放,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件好事。

ofo单车公关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破坏共享单车行为纳入个人诚信记录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者恶意损坏、窜改二维码,盗窃共享单车或者违规停车等行为,更好地规范共享单车的发展。

福建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张俊誉说,破坏共享单车等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做法,有助于促使人们诚信用车、文明用车。

专家:硬性约束利于行业发展

“每个人都自律,才可能共享。”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谢宏忠教授表示,共享单车能很好地与地铁衔接,给上班族带来一些便利。因此,自己得到便利之后,也要为别人提供便利,要有规矩意识和自律意识地使用共享资源。

“不文明、不诚信的现象,是新生事物出现后必然带来的。”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国际商学系主任韦樟清对记者说,如果把这些不文明行为纳入诚信管理体系中,用硬性规定来约束,这对行业发展是有利的。而对于当前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出现的不文明、不诚信行为,这种硬约束管理可以起到有效教育、规范。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丁兆增说,破坏共享单车这本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严重的可能是犯罪。将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法理上是支持的。

丁兆增建议,共享单车企业也要加强侵权行为监控、举证。一旦有证据证明谁破坏了共享单车,就可以追究民事赔偿责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