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在实验小学举办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研讨及观摩活动。图为实验小学学生在观看法制宣传栏。 家长学校 推广科学家教理念 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缺乏应有的科学理念。有的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而他们则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打工挣钱上;有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只能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没有相应能力给孩子提供指导。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永泰的做法是办家长学校,通过进行家长培训、举办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从而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只有初中学历的李小兰对此感触很深。她本人事业心很强,加上老公常年在外务工,儿子属于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然而,过去她一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儿子偷偷学会了抽烟,还有了网瘾,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一开始我很生气,每次都是打骂孩子,结果导致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后来我参加了家长学校,学到了很多科学教育的方法,在老师的配合下,终于改掉了儿子的不良习惯。”李小兰高兴地说。 由于成效显著,特色家长学校备受家长欢迎。据统计,近三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举办家长学校358场,听讲人数达12.2万人次。目前全县共有68所家长学校,25所被评为“福州市优质家长学校”,而梧桐中心小学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永泰县教育局局长陈维强说,他们印制了家长学校的《讲稿选编》,还组织起一支60多人的家教员队伍,在全县家长学校进行巡讲。同时,借助新媒体,培育网上家长学校,外出务工的家长只要登录指定的网站,也能得到较好的家教培训。 代理监护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为解决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的难题,永泰县推行代理监护。这些代理监护人从哪里来?一部分是县妇联推荐的“爱心妈妈”志愿者,一部分是社会热心人士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剩余的则由学校老师进行兜底结对。 郑福晨今年40岁,是永泰县水电公司的团支部书记。2015年底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提出要代理监护留守儿童的想法,没想到得到了好几位同学的响应。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他的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150多人。 “留守儿童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帮助,更需要有人关心爱护。”郑福晨将他们的代理监护总结为“四个一”,即一周给他们打一次电话,一个月慰问一次,一学期组织看一场电影或过生日等活动,一年帮孩子完成一个心愿。 加入代理监护,需要到学校备案,到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统一登记。由于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为寄宿生,很多老师不仅承担了代理监护职责,有的甚至主动客串起了“父母”的角色。教师毛女士就代理监护了两名孩子,孩子们常叫她“妈妈”。毛女士有时工作忙,几天没给孩子打电话,孩子们都会主动给她打电话。“听到他们叫我妈妈,我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的责任很重大。”毛女士说,教师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大洋中心小学教师倪巧平,对接监护留守娃小陈。小陈由于父母早年离异,爷爷奶奶双亡,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寄宿,性格不合群,也常常被同学孤立。“在课堂上,我会特别关注她,经常向她提问;下课后,还会没事找事地跟她沟通,常常还把她带回家,亲自下厨。”倪巧平的坚持有了效果,如今,孩子的情绪有所改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份爱。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关注。“目前永泰已建立起全方位、综合性、制度化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让每一名留守孩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吴钢说,县综治办还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列入年度党政领导《综治(平安建设)责任书》,同部署、同考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