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致力打造海丝文化名城 东南网5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在泉州开元寺古船馆,一艘修旧如旧的宋代福船,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这艘古船,让人们的记忆穿越千年,重返泉州古刺桐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繁华时代。 开元寺古船馆,专为1974年出土的后渚港(古刺桐港主要港区)宋代古船而建。据考证,这艘古船是宋代泉州制造的福船,在一次从阿拉伯返航至后渚港时,遭受飓风而沉没海底。将近千年后,这艘古船从海底淤泥深处出土重见天日,仍保持原来的形制结构,复原后其长34米,宽11米,载重量可达200吨以上,在千年前的木船航运时代,堪称航母级巨无霸。 船上满载着阿拉伯香料、中国唐宋钱币等珍贵的历史文物,足以证明泉州这个海丝名城的辉煌。 多策并举重塑海丝魂 2016年12月2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的决定。这部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条例,是泉州市获得设区市立法权后报请批准的首部实体法,它的生效意味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获得立法保护。以立法形式,保护海丝文化史迹,这在全国是首例,在世界亦属罕见。 条例对海丝史迹保护和管理、利用与开放、法律责任等都作出具体规定。条例将列入保护名录的海丝史迹分为三类,编制保护规划,并根据分类划定保护区域;以建设活动的关键环节为主线,构建全方位的防护体系;明确保护管理责任人,加强日常保护;对各类破坏海丝史迹的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 同时,泉州的海丝申遗,也紧锣密鼓进行。今年春节,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对媒体透露,中国已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报送。泉州共有16个遗产点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迹”。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宋元时期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郑新聪表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很多,但泉州此次获国家单独申报世遗,足见国家层面对泉州独特、多元、灿烂的海丝历史文化高度肯定。 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海丝办常务副主任李冀平表示:“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保存相对完好,是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中心、展示中心的最大优势。”在十几年来持续对海丝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近年来,泉州有关部门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东风,在文物保护上频频亮出新动作,例如重点加强开元寺、文兴码头、美山码头文物修缮及天后宫安防、消防建设等海丝重点文保单位的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重点抓好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的整体性保护,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数字博物馆、数字海交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动海丝文化数字化保护、展示,推动海丝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 泉州还积极开展海丝文化学术研究,设立全国性学会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通过举办国际海丝学术研讨会、海丝文化展、学术论坛等方式加强与东南亚、阿拉伯、欧美国家的文化交流。泉州还连续多年举办闽南文化节、海丝国际文化节,弘扬海丝文化,泉州也被国家确定为海丝国际文化节永久性举办地。 |
相关阅读:
- [ 05-10]“彩绘青春 伞动海丝” 泉州师院举办彩绘伞艺术展
- [ 05-09]第十九届海交会将于18日开幕将凸显“海丝”元素
- [ 05-09]二维码“西游记”——海丝路上的货币传奇
- [ 05-08]福建企业提升对外贸易水平 大力开拓海丝沿线市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