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安溪抓住"互联网+"机遇 电商扶贫点"铁"成金

2017-05-19 07:29:04 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面对山地占85%、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等不利发展因素,安溪县抓住“互联网+”机遇,让电子商务融入扶贫攻坚——

东南网5月19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吴清远)“没想到现在足不出户,也能发家致富。”18日,记者在安溪县尚卿乡灶坑村村民廖志鹏家采访时,廖志鹏边接受采访,边将货品打包、装箱后,通过微信联系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取货。“我们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但在过去,没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这山里也生产藤铁家居工艺品。”

安溪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域中山地占85%。“五山四岭一平地”的地形地貌,加上贫困群众缺少文化知识,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尽管当地出产的藤铁家居工艺质美价廉,但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怎么办?“抓住‘互联网+’的机遇,通过电商扶贫,让藤铁工艺产品插上电商金翅膀,让贫困户驶上致富快车道。”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给出了破解之道。

一台电脑,贫困户拔“穷根”

“政府出钱给我们买电脑,还宽带免费送到家,在淘宝开店不到一年,赚了两万多元。”灶坑村国定贫困户廖良春说,没想到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能拔掉“穷根”。

从贫困户成为小商户,灶坑村60多岁的村民黄淑花也很有体会。黄淑花说,因儿子智障,家里生活很艰苦。2015年,乡里在加快推进电商扶贫活动中,为黄淑花送上2台藤铁加工机械和喷漆器,一家人开始从事藤铁加工和网上销售。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迅速脱贫,盖起了一座200平方米的加工坊。

在灶坑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他们有完全或部分劳动能力,只是缺少致富的资金、门路。“在乡里推行‘电商协会+企业+贫困户’模式的帮助下,这一部分弱势群体迅速脱贫。”灶坑村村主任黄永中告诉记者。

据省地税局派驻村第一书记陈朝平介绍,灶坑村贫困户群众有的加工藤铁工艺品成为供货商;有的家庭妇女成为包装工,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有点文化知识的当上“店小二”,开网店。目前,全村从事电商200多户,开设淘宝网店800多家。

“我们通过走访,发现灶坑村发展电商氛围浓、基础好,于是在县里支持下,重点推动电商扶贫。”尚卿乡党委书记林格雷说,通过开展电商扶贫,不但使贫困群众学会网上卖产品,而且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极大地激发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底,全乡4个建档贫困村、34个贫困户的89个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政府搭台,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去年5月,在厦门打工的灶坑村民廖春燕听说乡里举办免费电商培训班,马上回家报名参加培训。现在,廖春燕已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电商老板,她家里经常聚集着一群姐妹,学习电商这一新鲜事物。“我真的要感谢乡政府办的培训班。”

安溪是铁观音之乡,但贫困村发展茶叶电商先天不足。网络、设备、人才、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都几乎为零,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及时扮演引导者和助推者角色的同时,一套扶持“组合拳”也一路相伴。

为促进电商发展,安溪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每年每人补贴2000元支持200人次上淘宝大学,贫困人口创办电商企业还可享受到包括财税、土地、人才、绿色通道、金融等方面的优惠和服务,构建了方便快捷的县镇村三级物流运营体系,实现了物流快递到村居的“零距离”服务。

2013年以来,随着电商扶贫的全面铺开,电商与扶贫深度融合,大大激活了安溪贫困村的内生动力,为安溪铁观音、淮山、米粉等农产品和藤铁工艺品打开了网销全国的“绿色通道”,鼓起了当地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一批又一批贫困农民“洗脚上网”,冲浪淘宝。现在在安溪,不管位置多么偏远的山村,电商都触手可及。到目前,全县电商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电商企业3000多家,去年全县电商交易额超33亿元,其中,茶叶电商交易额超2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安溪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全国电商创业最活跃县和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此外,全县共有7个村入选中国淘宝村,尚卿乡入选全国19个“淘宝镇”之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