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医院杨代兴教授 杨代兴:责任在心,担当在行 对于病理人的责任与担当,杨代兴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左手提着胆囊,右手提着心脏。 1962年,作为一名刚毕业的福建医学院的学生,他留校在附一医院筹建病理科。一名医生加上一名技师,一个冰箱、一个烤箱加上一个称为“转转”的手提冰冻切片机,10个脱水罐加上两张桌子,病理科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了。 “文革”时期,杨代兴被下放到邵武。当时,闽北地区所有的医院都没有病理科。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他就在县医院成立了病理科,并以此为中心,帮助闽北其他医院进行病理诊断。在闽北的近10年时间里,杨代兴对病理人的责任和担当有了真切的体会。 1972年的一天,杨代兴到闽北一家县医院提取标本时,一名年过七旬的皮肤科专家找到他,问他能不能义务帮忙做一个病理检查。老专家话语恳切,眼神充满期待。看得出,这个病理结论对于治疗患者非常重要。 原来,当地某乡村有一名患者,腿部溃烂多年未见好转,村里人认为他患的是麻风病。在那个医学知识匮乏的年代,当地人如果发现麻风病人,就会把病人送到深山里的草棚,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听了很吃惊,我立即提取了病人腿上的皮肤标本,带回做了常规病理切片,发现其实只是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缺氧性皮炎。”病理诊断书出来,杨代兴第一时间就告诉老专家。 那时,杨代兴还遇上另外一个特殊病例。在一家县医院,一名中年男性患者被诊断出皮肤癌。在术后病理检查中,杨代兴并未在标本中发现癌细胞。当他告知主治医师时,这名医生根据自己的诊断已经把病人的病腿截掉了。 杨代兴很诧异,为什么手术前不做病理检测?当时这名医生竟不以为然。杨代兴十分揪心,因为如果能够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准确施治,病人的腿还是可以挽救的。“对于正值壮年的农村男性来说,截掉一条腿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劳动能力,一个家庭就会因此陷入困境。”这件事对他触动很深,对病理人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