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1日讯 (福建日报 邱盛林 李素芳)村上人称王水龙“能人”是有理有据的。 毛竹山分到户时,人家当作任务人均多少就多少,多一分也不要,他按人口分了200亩,还买了400亩。人家守着竹山卖竹卖笋时,他护笋养竹,还在竹林下养蜜蜂、蓄留野茶树。人家遇到笋竹跌价,狠心卖竹卖笋家庭收入仍有缺口时,他笋竹不动,仅卖蜂蜜、加工茶叶也能保全家近20万元的收入。 今年56岁的王水龙是光泽县寨里镇太银村关上组村民。他“能”在哪?6月中旬的一天,他道出“能”的奥秘:突出“优”字调结构,突出“绿”字转方式,突出“新”字调体系。 先说“突出‘优’字,调结构”。太银村毛竹山承包到户后,很多人担心政策会变,花钱的事不干,只是花些力气劈劈草和杂灌,结果笋少又小,立竹少而细,笋和竹卖相差、价格低,亩竹山收入才200多元。王水龙则不一样,他投大本钱开路上山,除劈草劈杂灌外还浅锄、施肥,同时根据不同山场划分“纯竹林”和“笋竹林”,砍竹按竹龄,卖竹分大中小,卖笋也分“冬笋”“罐头笋”和“制干笋”,竹和笋分了类方显优势,卖相卖价都高出一筹,亩竹山收入都在400多元。 再说“突出一个‘绿’字,转方式”。太银村是光泽县人均毛竹山最多的村,人均有毛竹山20多亩。不少人满足于数量多而粗放经营的时候,王水龙已在“绿色”上打主意。利用毛竹林的天然生态,引进蜜蜂养殖,还把竹林下天然的野生茶树宝贝一样保留起来,形成竹、笋、茶、蜂共生共长、立体发展模式。王水龙说,由于生态好,纯清洁生产,26箱蜜蜂年产蜜300多公斤,600多亩野山茶年年供不应求,加上竹笋收入,年纯收入都在十几二十万元。 最后说“突出一个‘新’字,调体系”。太银村地处闽赣边界,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和革命老区村。这里人埋头生产不问市场,产品卖多少价从来由人家说了算。王水龙则不一样。笋竹价格不好就护笋养竹留在山上。蜂蜜靠名声,贩子收60元一斤,他80元一斤产供销一杆到底都是人家慕名而来。茶叶卖茶青,贩子上门收购头茶才16元一斤,全村几百亩竹山都长野生茶,王水龙就投资建茶叶加工厂,贩子收16元一斤,他就收26元一斤。光这一项就为本村村民增收了好几十万元,自己也赚得加工费好几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单纯卖竹卖笋的太银也出现了茶叶采摘、加工、销售和笋类产品、食用菌、蔬菜等生产、加工、销售新产业新业态。 |
相关阅读:
- [ 06-16]顺昌县委组织部调研组到高阳乡调研毛竹山山本费征收工作
- [ 06-09]建瓯公路分局:除毛竹保畅通
- [ 12-01]毛竹洒落致道路堵塞 邵武交警及时疏导交通
- [ 11-21]光泽县交警大队开展毛竹运输车专项整治
- [ 11-14]李坊乡召开毛竹运输车辆专项整治会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