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曾学文:福建戏剧新引擎

2017-07-03 08:25:10 杨李超 肖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歌仔戏《邵江海》黄章辉 摄

因为工作关系,曾学文无数次往来两岸,也无数次徜徉在台北大稻埕,感受那里浓缩的台湾早期闽南移民的文化基因。他不仅喜欢从文化记忆、生活记忆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更喜欢写社会变迁中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凭借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在为导演和表演提供二度创作空间时,他的剧本总能展现闽南文化的深厚。比如,《大稻埕》仅用一尊祖宗牌位和一节扁担,就化用了千言万语,点明了故事的主线和基调;又如,《蝴蝶之恋》一袭戏袍情挑两岸,勾连起几十年的时空交错,“戏中戏”的结构让《山伯英台》的嘤嘤哭调引发更强烈的共鸣。

得益于地方戏深厚的传统,福建戏剧在国内自成一派,尤以剧种丰富和剧本强大闻名。在“三驾马车”等前辈剧作家依旧笔耕不辍的同时,以曾学文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青年编剧,已经成为福建戏剧新的发展引擎。

曾学文说,他很庆幸自己经历过传统艺术的跌落和再兴起,也搭上了近20年厦门舞台艺术发展的快车。但若没有强大的使命感、没有执着的精品意识、没有他对舞台性的强调,福建剧坛的厦门模式必不能如此令人瞩目,中国戏剧也会少了一分珍贵的色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