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新城 程志勇 摄
东南网9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薛榕)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今天的厦门,正以宽阔的怀抱,美丽的容颜,开放的胸襟,迎接八方来客。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深情点赞厦门。那么,究竟在这座高颜值城市身后,从管理、技术及理念上,城市的管理者都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创新举措,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努力,方成就了今天的生态花园之城?
如果真要把厦门比喻为一位美人,那可谓肌肤赛雪,身姿娉婷,以玉为骨。环岛路、文曾路、滨海西大道、翔安大道处处掩映着浓浓绿意的城市绿道,是它的骨;筼筜湖、五缘湾、杏林湾,蓝天碧水,是它的肌肤和妆容;而摇曳着城市风情的市政设施,比如夜景水秀,是它百变的身姿。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大厦之门,流光溢彩。
泛舟五缘湾。 危竹祥 摄
绿化彩化花化提升 城市景观焕然一新
去年9月受台风“莫兰蒂”重创,厦门树木倒伏70多万株,厦门却迅疾从这场特重大损毁走出,原因何在?
关键时刻,一座城市的向心力喷薄而出,全体市民共同努力,所有部门同心协力,灾后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开展,最终创造了“一日基本通车、三日道路清障、五日基本清运、十日完成扶树”的“厦门速度”。
“中国元素、闽南特色、海洋文化、厦门魅力”,按照这样的理念,抢险救灾后,园林绿化重建提升快速推进,绿化花化彩化全面铺开。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负责人表示,因地制宜,分段施策,以打造百年老店的“工匠精神”来重新提升城市市容市貌,成为市政园林部门的不二选择。
环岛路片区,花带、草坪、椰林,形成一幅幅“节奏明快、清新自然”的海滨风情画卷;
机场片区,重点围绕T3、T4周边绿地,采用时花、三角梅、片林及组团式绿化群落等方式,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景观;
会展片区,打造开阔大气的“草坪+林带+色带”的绿地大空间,并以精致化自然组团打造重要节点,绿地景观浑然一体;
筼筜片区,依托现有环境,以梳理和彩化为两大手段,提升面湖空间,精致化重要节点,形成清净素雅的整体环境,最终打造“城市客厅 文化书院”的片区气质;
市属公园,通过提升打造景观特色鲜明、休闲设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的游园环境,吸引游客入园观赏;人民会堂西南角地块水塘原为一片菜地,经过巧妆打扮,精致提升,陆续引来鹭鸟栖息。
据悉,此次绿化彩化提升,在植物的选择上颇有讲究,以具有厦门特色的自然式绿地为基底,以多彩热烈的色叶植物、草本花卉及连片成势的控花三角梅应用为亮点,以花球、花柱、花钵、绿雕为点缀,全市营造出一路一景、步移景异、花团锦簇、热情浓烈的迎宾氛围。
有序、科学、高效以及全体市政园林林业人的艰苦努力,在今年初秋的日子,一个高颜值的厦门展现在世人面前,迎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国际友人。
市民们在筼筜湖边散步。
高颜值非一朝一夕之功 多年耕耘长期努力铸就
事实上,厦门今天的高颜值,绝非偶然,是长期的积淀使然。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除了对城市核心区绿化的高标准要求,对老城区边边角角的绿化,厦门同样放在心上,因地制宜,建设街心小游园。
2014年,厦门开始启动对“界边、山边、路边、水边”四边的绿化,打造山、海、城共融,处处是花园的海上花园城市。
“界边”绿化完成高速公路厦漳交界段、泉厦交界段绿化提升等工程,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绿化景观;“路边”绿化重点建设道路两侧的退线绿化,提升生态景观;“水边”绿化主要推动溪流、海岸线沿线的水边绿化建设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山边”绿化重点实施连接岛外各区公园、景点的环山景观道建设,尤其加强郊野公园建设,提升生态景观,方便市民休闲。
社区公园让市民更亲近绿色。施辰静 摄
开展立体绿化建设。几年的持续推动,全市主要道路的人行天桥、BRT桥墩、高架桥处处皆景。同时,通过在护坡、挡墙、桥墩等处种植炮仗花、三角梅、迎春花等开花藤本植物,立体绿化美化效果明显,成为厦门市重要的景观特色之一。
逐步完善绿道网络建设。根据厦门市绿道和慢行系统总体规划,建设环山环海绿道,依托溪流水系形成山海连通的绿道网络;新建了岛内自行车系统及翁角路、海翔大道等慢行系统绿道,环岛路、环杏林湾、内田溪等滨水绿道,大厝山、大屏山、天马山、香山等登山绿道。
持续推广林荫道路建设。从2011年开始,结合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对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自行车道中未达林荫路标准的路段,因地制宜补植冠大荫浓的乔木,以达到林荫道标准。
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积淀,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厦门,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去年遭遇超强台风重创的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景观大气,乔木株形优美、整齐挺拔,灌木地被搭配合理、色彩丰富,绿化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绿化植物养护到位、生机盎然,园林绿化的艺术美、自然美、韵律美与城市环境有机统一,全市园林绿化美化和生态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白鹭栖息在西堤岸边。施辰静 摄
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办法 让市民融入城市管理中
43岁的林晴,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去年,她通过面试、竞聘,成为厦门的首位“市民园长”,负责管理南湖公园。
家就住在南湖公园附近的林晴,侧重通过文明劝导等柔性方法来管理公园,她还有两位助手“特邀管理员”。
市民园长制是厦门公园管理模式的创新尝试。2016年2月,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通过公开招聘方式,组建起厦门市第一支“市民园长”团队。在近一年的运作中,结合“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评”与“共同缔造”的理念,逐步探索建立了具有厦门特色的“市民园长”管理模式。
春花烂漫时 黄萍 摄
创新的举措还有很多,比如,目前正在开展的物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南湖公园于8月正式开始,首开全省先河。
见缝插绿。近年来,厦门加快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凡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房前屋后”,都见了绿。2013—2016年新增公园40多个,其中社区公园20多个,一批社区公园如不争公园、金尚公园、美仁园、佛祖山等涌现;因地制宜建设小绿地、小游园、小街景等,完善社区公园绿地体系。这些社区公园及街头小绿地的建成既美化了街景,也方便市民休闲,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生活品位,市民获得感倍增。
今年3月,国务院取消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资质限制,厦门迅速在6月和8月先后制定了《厦门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和《厦门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操作细则》,目前已完成厦门市园林绿化信用评价系统建设,并于8月15日起开放申报,成为住建部首批试点城市之一。通过信用评价的方式,选择信用优良的企业参与园林绿化工程,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促进园林绿化事业良性健康发展。
1997年厦门市获评“国家园林城市”,2002年获评“国际花园城市”与“中国人居环境奖”,2004年获评“联合国人居奖”,2007年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3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