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湖生态园全景 张元锋 摄
东南网10月11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深圳 苏益纯 通讯员 陈群 郑蔡乐)“五湖四海”,对于如今的漳州人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高频使用的日常词汇。今年初以来,漳州持续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全力建设中心城区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等“五湖”,以及“荔枝海”“水仙花海”“香蕉海”“四季花海”等“四海”,着力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城市品位。有湖泊、有绿地、有花海、有片林、有公共配套设施,“五湖四海”犹如城市的“水脉”和“绿脉”,串联起漳州整个中心城区。
村庄变身景点 村民“坐地生财”
“看,这就是蕉林!”
9月23日,一行游客正兴致勃勃地走在珠里村的观光木栈道上,绿意盎然的蕉林和清幽宜人的环境尽在眼前。
“这里不仅是驰名中外的天宝香蕉主产地,也是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祖籍地。”年近七旬的村民林古锥解说着。自从成片的蕉林被保护起来后,当了大半辈子蕉农的林古锥,摇身一变成了导游,上班地点就在家门口。林古锥说,现在来村里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有的周末,一天就近5000人次。
芗城区天宝珠里村北靠天宝大山,南向九龙江,万亩蕉林环抱,是2300多位蕉农的共同家园。2.65公里长的蕉园木栈道蜿蜒其间,将林语堂纪念馆、天宝玉尊宫等串联起来。每天傍晚,到蕉园观光木栈道上散步闲聊,成了许多村民的习惯。
“整个村建设得比公园还漂亮,真是没想到!”珠里村村支书林炳南对村庄的巨变感到兴奋。随着名气的不断提升,前来玩赏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惊喜地发现,不用出村就可以“坐地生财”。“原来我们村卖香蕉,大多要运到江浙一带甚至更远的地方。现在游客来了,几乎不讲价,大串大串地买,收入比过去好多了。”村民林云南开心地说。
老支书林文成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到周末,生意就特别好。林文成说:“开始只是试着开开看,没想到生意越来越好。”目前,珠里村有近20户村民直接在家门口开饭店、食杂店,足不出户就能挣钱。
作为漳州“五湖四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宝“香蕉海”项目总规划面积20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4亿元,栈道观光带、玉尊朝圣区、语堂纪念区已完工,故里游览区、滨江体验区等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在村口,村民林云南正笑容满面地向游客吆喝着:“这是我们这里特有的红蕉,只有这里特有的水土才有这个味道,你到外面是买不到的……”
西院湖吸引了不少白鹭栖息。 白志强 摄
依靠好山好景 发展林下经济
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站在距漳州高新区管委会不远处的凤凰山脚,举目望去,数千亩“荔枝海”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数百株枝繁叶茂的老荔枝树上,栽植着生机勃发的铁皮石斛。
“年底有望丰收!”龙海市嘉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振龙喜笑颜开地说。
陈振龙原是九湖镇衍护村资深花农,三年多前敏锐地嗅到了荔枝海蕴藏的林下商机。“荔枝海百年荔枝树多,树冠大、青苔多,林中环境阴凉潮湿,很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于是,一场林下经济的探索由此开启,陈振龙带领当地10名村民,成立了龙海市嘉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荔枝海”里大胆尝试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彼时,“荔枝海”已纳入生态保护规划建设,“荔枝海”的林下经济,得到了漳州市政府、漳州高新区管委会的重视和扶持。
得益于“五湖四海”的建设,如今,“荔枝海”已从昔日的郊野果园升级为以生态为主题、以荔枝为主角、绿道为主线的生态休闲观光园。优越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林下经济效益初显。“这里生态环境好,产出的石斛品质比较高。普通的石斛鲜条,市场上一公斤才卖四五百元,而我们种的仿野生铁皮石斛鲜条,一公斤能卖到4000元。”陈振龙说,“手中现在用于培育仿野生石斛的荔枝树共有670棵,平均每棵树能年产仿野生铁皮石斛5至6斤。”
陈振龙种植的仿野生铁皮石斛,今年底有望迎来丰收。“希望将仿野生铁皮石斛打造成荔枝海‘生态+’的一张响亮名片。”此外,陈振龙还拟采取立体种植方式,在荔枝树下套种金线莲、草珊瑚、灵芝等多种生长周期短的中药材品种。未来,还打算利用“荔枝海”优质的生态资源,打造集种植、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园。
眼下,“荔枝海”“生态+”的发展模式,正在漳州多地“开花”。
九十九湾湖一角 汤绍锋 摄
保护原生态 留住乡愁
漳州市龙文区下洲村村民蔡渊水今年73岁,早在31年前,他就立志写村史。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以5年为一跨度《下洲史志》。在下洲村,许多老人经常聚合在蔡渊水的家中听他念村史。
“我们村地处漳州市区的低洼地带,以前一到汛期,路面就积水。村里有些老房子十分破败,汛期来临的时候特别危险。”和村民聊起洪涝,蔡渊水连连叹息。
漳州市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之间,溪流交错、水系纵横、湖塘密布。丰富的水系滋养了漳州人,也让漳州人面临巨大的防洪挑战。“我记得1960年,有一次洪灾,大水淹到3米,屋内的物品全部被淹,一家人跑都来不及。现在,漳州建了许多生态园,还梳理了内河湖泊,蓄水能力大大增强。”蔡渊水说。
“建设‘五湖四海’,把原来的水系扩大、贯通,充分发挥湖泊的滞洪功能。通过综合治理、水系连通,西湖、西院湖、南湖、碧湖规划面积分别超过1500亩、200亩、180亩、800亩,城区滞洪区蓄水能力大大增强。”蔡渊水认真地将摘报念给村民听。闲暇时光,他更喜欢去各个生态园散步。
“这里曾是郊区,没有规划,全都是自建房。基础设施、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年轻人总是想方设法搬到市区去。谁也没想到,现在这里建起了湖泊、绿地、高楼、别墅,成了令人羡慕的黄金宝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下洲村民,蔡渊水熟悉这里的一切,也目睹了这里的变化。“生态园建成后,这棵古榕树依然保留在这里,守护着我们村民。”蔡渊水一边仔细介绍,一边深情地看着这棵古榕树。
“建设‘五湖四海’的时候,碧湖生态岛被完整保留了。我常常散步到那里,想起儿时的记忆,儿时的伙伴,这可能就是大家说的乡愁吧。现在,土壤、水改变以后,引来了很多白鹭。白鹭对环境、空气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是对我们生活环境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评价了。”说到高兴处,蔡渊水便赋词一首:远望高楼群立,近听机械声鸣;千年古村变了样,处处生机勃勃。
在“五湖四海”建设中,漳州市把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贯穿始终,并融入人文因素,提升内涵,留住乡愁。老旧建筑和历史文脉的保留成为城市独特的点缀。
就拿九十九湾来说,它贯穿龙文区南北,流经数十个村庄。这里人文资源丰富,祖辈相传的龙舟文化、武术文化,就像流在身体里的血液,割舍不了。近期正倾力打造的闽南水乡项目示范段二期工程设置了龙舟主题广场、水乡码头、永兴堂等充满浓浓乡情的“站点”。九十九湾沿岸以闽南古厝、骑楼等本土建筑为原型,依循古法工艺,重建了一批仿古建筑。当地村民可以在熟悉的古树下泡茶,听流水潺潺,非常舒服,感觉又回到了“阮阿嬷的厝”。
留住原生态风貌和田园风光,就等于留住了漳州的历史,留住了漳州人民的情感纽带。
荔枝海内骑行的市民 白志强 摄
链接>>>
“五湖”
1.碧湖:今年,漳州继续推进碧湖的优化提升,项目计划总投资1586万元,主要用于园区夜景改造、绿化景观提升、桥梁增设等。今后的碧湖生态公园,将以更亮丽的风景、更完善的配套,吸引更多的市民。
2.西湖:总面积6345亩,项目包括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湖体建设、景观配套等。初步方案中规划公园绿地及湖体水面总面积达2500亩,占总用地近35%,其中湖体水面约1500亩,为全方位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打下生态基础。目前,已完成土地、建筑物的丈量测绘工作。
3.西院湖:项目总用地400亩,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00亩,滞洪区湿地公园区内水域面积约100亩,已于8月底正式开园。二期项目200亩已在拆迁阶段,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
4.九十九湾湖:年度计划投资7000万元,现已完成示范段河道整治和滨水景观(二期)工程;九十九湾绿道已投用。年底建成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滨水驳岸、景观绿化、商贸街二期等。
5.南湖:南山文化生态园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总用地450亩,二期总用地650亩。目前,蜈蚣湖、湿地、南山湖、花海、防洪堤岸等生态景观工程即将建设完成。
圆山脚下五彩花田 白志强 摄
“四海”
1.荔枝海:实施景观提升,主要建设观景平台、凤凰阁、展览厅、观音孔子庙及配套园林景观等。同时,增设荔枝海北入口,增加水面景观。其中,荔枝海凤凰山平台为漳州高新区荔枝海制高点,可眺望漳州市区、九龙江和圆山等,于8月份竣工并向市民开放。
2.香蕉海:规划建设“一带六区”(栈道观光带,语堂纪念区、滨江体验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作区、故里游览区、玉尊朝圣区),总占地面积3000亩。2017年,计划完成林语堂文化园故里游览区、滨江体验区建设,规划“天宝蕉语”小镇。
3.水仙花海:做好3000亩水仙花基地保护区(含500亩核心保护区)规划和317亩水仙花海项目策划等前期工作。利用水仙花资源,结合发展各类花卉,打造以七彩花田为主题的水仙花海。
4.四季花海:主要建设东立交桥市民公园、人民广场地块景观、迎宾路英桥地块花海、迎宾路与江滨路交叉口花海、佰翔酒店西侧三角绿地、南星路南侧临时绿地,以及对市区部分既有街头绿地花岛进行改造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