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深入武平县调研林改工作,与当地林农亲切交谈。(资料图片)
东南网10月25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潘园园/文 新媒体中心 刘文西)“如果经济增长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呼吸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喝的水是不干净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那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
2002年7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全省环保大会上说的这句话,至今振聋发聩。
这一年,习近平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建设生态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宏大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
福建处处山青水绿。许德灵摄
时间是衡量决策最好的尺子。15年过去了,如今的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持续38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中国最绿省份;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达9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所有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27微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
好山好水好空气,清新福建任呼吸。蓝天碧海,生态福建,绿色发展,令人艳羡。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从首次提出生态省建设构想,到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武平林权改革到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路上,总书记的深深牵挂,转化为八闽大地加快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武平山村美如画。钟炎生摄
林改:绿了山包,鼓了腰包
福建是我国重要林业大省,然而长期以来,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破天荒的集体林权改革,从闽西小县武平率先开始。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武平实地调研,充分肯定了该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福建由此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林改的标杆。
2006年,福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并得到中央认可;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改革全面启动。
武平县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展示领到的林权证。林善传 摄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感谢总书记!林改让我们绿了山包,鼓了腰包。”拿到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的武平万安镇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逢人就说。
福建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展示他林下养殖的本地土鸡。 林善传 摄
如今,他没事就到自家种着花卉、药材的林子里转转,因为这林子就是他的“小银行”。“不用砍树一年就能增收好几万元”。
林改之后,林农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树当作儿来养。
武平县林农在种植基地观察铁皮石斛的长势。林善传 摄
15年间,福建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7亿立方米。
以林农为主体的福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164元提高到2016年的14999元,年均增长10.9%,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3个百分点。
“长汀经验”:“火焰山”变“花果山”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到长汀河田考察水土保持工作。“长汀经验”,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长汀曾是全国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
1999年11月,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到长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提出把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确定每年扶持1000万元资金。2000年5月,习近平身体力行,在河田世纪生态园内捐种了一棵纪念树。
2001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为他捐种的香樟树培土浇水。
2001年10月13日,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再次来到长汀考察后提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2011年12月10日和2012年1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又先后两次对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经验作出重要批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往治理的基础上,长汀进一步践行、提升“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以“进则全胜”为不竭动力,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远眺长汀河田镇
五年来,国家在长汀投入10.26亿元,组织实施生态建设项目113个。长汀,创新机制体制,吸引1.5亿元民间资本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水土流失面积从2012年底的45.12万亩下降到2015年的39.6万亩,水土流失率降为8.52%。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汀,已然成为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帜和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近日,长汀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以及首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石壁下水土流失治理前后对比图。
如今,穿行在长汀县河田、策武、三洲等地,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草木馥郁,绿意盎然。昔日“火焰山”,正变成“花果山”。
“我要生命不止种果不停,报答习总书记的关心关怀。”策武镇策田村63岁的“种果大王”赖木生说。他在水土流失区承包700亩荒山种果,不仅绿了山头,还鼓了腰包,干劲越来越足。
图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河田万亩板栗林全景 黄启元 摄
2016年,长汀河田、策武、濯田等7个水土流失重点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12766元,水土流失核心区河田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611元增加到2016年的11655元,年均增长15.74%。
释放生态红利,百姓享绿色福利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又一次成为改革“试验田”。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福建上下以“机制活”为牵引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从率先全国扛起环保“党政同责”大旗,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立下“军令状”,到出台生态环保“责任清单”,明确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从率先建立环保一季一督查通报制度,到各地借力中央环保督察,真抓实干促整改……
我省深化环境保护责任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环保监管由“督企”向“督政”转变。
碧波荡漾的厦门筼筜湖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从碳市场成交金额破亿元,到排污权交易额超过6亿元;从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到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我省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深化环保市场化改革,运用市场这股“活水”,换来越来越多蓝天碧水。
厦门,白鹭栖息在西堤岸边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到今年7月,福建已取得了28项改革成果,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完善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福建将沿着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方向继续当好生态“优等生”,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通过改革创新,将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清新福建,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