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红色才溪的绿色发展路

2018-01-03 07:32:24 黄琳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林斯乾 邓婕婕 阙梅梅)

新年伊始,老区上杭县处处洋溢新气象。在才溪镇溪北村大坪果场,金黄的脐橙压弯树枝,果农正忙着采摘果实。承包果园的负责人范春龙介绍,这些脐橙将销往北京、浙江、广东等地,预计这一季能收获35万公斤以上,产值200多万元。

镇党委书记温文达说:“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才溪人民倍感振奋。我们将大力弘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进才溪红色景区建设、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打好打赢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三大战役,造福老区人民。”

树立红色调查的文化品牌

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记者遇到一群头戴红军帽、身着红军服的参观者正认真听讲解员解说。他们来自外省,这次是到闽西参加“重走红军路”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的。

学员徐硕艺告诉记者,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等都是她耳熟能详的。这次来,第一次吃“红军饭”、穿红军服、走红军路,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才溪是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有“将军之乡”“红旗不倒”的赞誉。毛泽东曾三赴才溪,在这里写下光辉著作《才溪乡调查》,并亲笔题写“光荣亭”。这里完整保留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列宁堂等才溪乡调查旧址群,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成为多家党校、干部学院和军队院校的现场教学点,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据悉,近年来,才溪打造红色调查的文化品牌,积极融入县域旅游体系,加强与古田镇红色教育基地的协作,同时加强和闽西的长汀、宁化以及江西瑞金等地红色文化集聚地的协作,努力建设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绿色生态的观光农业

才溪镇森林覆盖率73%,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绿色乡镇。近年来,镇里充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温文达介绍,才溪号称“脐橙之乡”,现有9个高标准脐橙基地,脐橙保有面积4500亩。为扩大才溪牌脐橙无公害农产品的影响力,镇政府引导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不断提升脐橙品质。脐橙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网络,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

除了脐橙,才溪还扶持发展葡萄、蓝莓、百香果等经济作物规模种植,结合果林种植、林下经济、农家乐建设,形成特色观光农业产业格局。

走进溪北蓝莓基地,满眼绿意盎然,让人心旷神怡。在基地除草的女工蓝三凤介绍,这里种着蓝莓40亩12000株、铁皮石斛12500盆、猕猴桃10亩380株,可供游客游玩、采摘。她介绍,一到周末,就有不少游客来玩。

福如农庄创业园则另有一番风味。在蝴蝶展厅,记者看到各类色彩斑斓、多姿多样的蝴蝶标本,以及用蝴蝶制作的各种精美工艺品、山水人物画。

农庄创始人王福如介绍,创业园占地面积500多亩,推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农民增收”计划,拥有游客接待中心、台湾水果展示园、新奇特果蔬采摘园、蝴蝶生态园、脐橙文化园等,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餐饮、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被评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省三星级乡村休闲旅游经营单位。

近年来,才溪“红”“绿”互动,举办荷花节、蝴蝶文化节、葡萄采摘节、红色乡村旅游文化节暨脐橙采摘节,逐步形成集革命传统教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红色与现代生态休闲旅游线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了旅游附加值,正向集红色教育、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名镇迈进。

记者点评>>>

“红”“绿”结合得双赢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随着红色旅游的日益红火,如何为游客带来更多体验和收获,成为许多红色景点的新探索。

从游客的需求来看,如果到老区光是看红色景点,旅游体验不够丰富。另一方面,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短,不利于促进老区发展和群众增收。我省多数革命老区地处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红”“绿”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条件。红色老区才溪在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乡村旅游,通过“红”“绿”结合、“红”“绿”互动,让游客参观才溪乡调查旧址群后,再去采摘特色水果、体验山水美景、体验民情民俗,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老区和游客而言,也是双赢之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