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江区的南仙茶摊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自信”落实到“复活旧茶摊、讲述好故事”的定位,让小茶摊成为周边群众学习闽都文化、传播正能量的好平台 优秀文化,在茶香中传扬 东南网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每个周日下午,在位于福州台江区的南仙茶摊里,都会聚满一群拥趸。清新淡雅的茉莉花茶香中,开始一场关于福州传统文化和身边正能量故事的“攀讲”。自2010年创办以来,每年中除了制茶时节最忙碌的几个月,南仙茶摊的“攀讲”期期不落。 近来,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南仙茶摊的“攀讲”主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自信”等内容,在南仙茶摊连续多期成为“攀讲”热门话题,激发起一批又一批听众对闽都文化的热爱、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这个并不起眼的小茶摊,成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社区教育品牌。 传承创新,“攀讲”闽都文化 “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三山是福州建城的历史根……”近日在南仙茶摊开讲的《漫说三山》,由闽都文化志愿者方杰主讲,是南仙茶摊有记录以来举办的第191期。 20多平方米大的茶摊里,几十名听众静坐聆听。主讲人并不是一味灌输,而是时不时和听众交流几句,有的听众一时兴起,也会站到大家面前“攀讲”一番。每期两个小时,次次都是热烈融洽的氛围。 这种氛围是南仙茶摊对福州旧时茶摊文化的传承创新。茶摊、书场、澡堂曾经并称福州“休闲老三宝”,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符号。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休闲老三宝”与市民渐行渐远。 2010年,在已故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先生的倡议下,南仙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翁文峰依靠自己的店面,办起了南仙茶摊。虽是茶摊,却与旧时大不同,既不是歇脚场所,也不像用于商务洽谈、棋牌娱乐的茶艺居,而是一个宣讲闽都传统文化的新平台。 三坊七巷的红色之旅、叙说鼓山风情、老福州记忆之传统手工编织……从南仙茶摊近期的“攀讲”主题就能看出,优秀的闽都传统文化是最受关注的内容。“茶摊无偿提供茉莉花茶和小茶点,先后邀请几十位福州知名文化学者过来开讲,内容既有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又有逸闻趣事、身边故事。”南仙茶摊主人翁文峰介绍说,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仙茶摊接地气、“虾油味”的座谈形式,让茶摊成为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听众感受闽都文化的魅力和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铁杆拥趸,呵护精神家园 每次开讲前,茶摊里有几个老面孔特别忙碌。一位是81岁的刘德铨,他是“班长”,捧着签到簿来回穿梭;一位是 74岁的林灼官,他端着水壶添茶倒水,给大家送上小点心;还有一位中学退休教师郑毅,他每次都在开讲前分发自己自费打印的好文章,包括福州民俗、诗词摘抄、文学常识、修身养性等内容。 “我们专门成立了闽都文化志愿者南仙茉莉分队,负责茶摊的秩序、服务等,合力保障茶摊的日常运行。”刘德铨介绍说,随着茶摊在文化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闽都文化爱好者把这里当成了一个精神家园,不少人从拥趸变成志愿者,“只要茶摊开讲,我们就出现在这里,风雨无阻”。 刘德铨还从志愿者变成茶摊主讲人,近段时间他一直在用百姓语言宣讲十九大精神。“我先把十九大报告读深读透,看报纸、写提纲,总结出‘最符合民意的19句话’‘最符合民心的10件事’等,讲给大家听,引起很大共鸣。” 退休教师郑毅介绍说,从2012年慕名来到这里听讲后,就离不开这个地方,自己不仅到台上“攀讲”过几次福州民俗文化,还把好文分享给听众。为让上了年纪的听众看得清楚,他在打印时还特地放大字号,方便老人家阅读。有人把他这几年分享的好文装订起来,像是厚厚的一本书。 以老带少,培育优良家风 南仙茶摊的听众,主要是老年群体。因此,南仙茶摊正通过“以老带少”的文化传递,实现公民道德在一个个家庭中的落地生根。“老年人在茶摊获得了民俗文化知识、聆听了正能量故事之后,可以回家在饭桌上、闲聊时,讲给儿女小辈听,做到了文化的传递,帮助培育不忘初心、崇德向善的好家风。”刘德铨介绍说。 目前,南仙茶摊的固定听众,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小小的茶摊经常被挤满。在创办者、主讲人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南仙茶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14年3月14日,“南仙茶摊”学习圈成立,这是继福州市社区大学成立10个校外直属教学点之后,第一家以学习圈形式命名的教学点。同年8月12日,福州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确认“福州市社区大学‘南仙茶摊’学习圈”等7个项目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社区教育品牌。“南仙茶摊”成为宣传闽都传统文化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惠及更多市民。 “我在省图书馆参加讲座活动时,听说了南仙茶摊,这次特意慕名而来。”从3公里外的家中赶来、第一次参加南仙茶摊“攀讲”的陈飞告诉记者,短短的两个小时,自己有很大的收获,而且“虾油味”语言听起来十分亲切,以后准备带孩子过来一起参加。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