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病死畜禽是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理是否妥当,关乎公共卫生安全大局。但长期以来,囿于技术、监管、成本等掣肘,病死畜禽处理普遍被视为公共治理难题。早前发布的《福建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种养业根基深厚的漳州,试图聚合技术与资本的力量,进行病死畜禽处理流程再造。当地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构建病死畜禽第三方工厂化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将病死畜禽转化为有机肥,实现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这项始于2014年的探索,经过三年努力,即将实现漳州市域全覆盖。
东南网1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杨志慧 龙闻)
在全程监控下,专业技术人员把卸下的病死猪投放进无害化处理设备。 洪锦城 图
黄浦江死猪事件引发的反思
林俊豪是龙海市白水镇人。2013年,23岁的他从部队退伍,返乡寻找创业项目。其间,正值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占据舆论焦点。那次事件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出现超过万头病死猪。从小就饱受病死猪之扰的林俊豪,对此格外关注。
林俊豪所在的白水镇是传统农业重镇,在当地开展生猪养殖整治之前,全镇生猪存栏量常年保持在22万头以上,1000多家养殖户集中于庄林、磁美等少数村庄,养殖密度高,是全省最重要的生猪输出乡镇之一。
在漳州市农业局总畜牧师蔡泽华看来,黄浦江死猪事件的背后,是国内病死畜禽处理的困境。蔡泽华介绍,从2008年起,漳州要求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户自建容积不低于15立方米的化尸池。对于养殖散户,则以村为单位建设公用化尸池。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漳州共投建1000口、总容积4万立方米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
但其局限性很快显现。“尸体腐烂缓慢,部分处理池很快被填满,继续开挖势必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可能污染地下水,带来安全隐患。”龙海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技术员赵永乐说,除了化尸,焚烧与掩埋也是常用的处理方法,但同样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
从黄浦江死猪事件中,林俊豪不仅看到了病死猪处理困境,更看到了市场机遇。他决定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为林俊豪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漳州人雷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