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处理后,病死猪被处理为有机肥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洪锦城 摄
病死畜禽无害处理流程再造
“病死猪经过技术处理,可变废为宝。”雷建强通过技术手段,对病死畜禽尸体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流程再造。
雷建强所在的漳州市天洋机械有限公司,从2012年开始研发病死畜禽机械化处理技术。“当时国内缺乏技术参照,只能逐步探索,其中用于切割的道具最为讲究,其材质、扭矩、耐腐蚀性等参数,都需要不断实验与校正。”同年6月,雷建强的处理机试制成功,但机械化处理病死畜禽,在当时属新生事物,市场尚未培育。半年后爆发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在唤起公众对病死猪现象关注的同时,也为雷建强带来了市场契机。
2014年1月,雷建强与林俊豪在白水镇合作成立龙海市益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白水全镇病死猪处理,日处理能力5吨。这是漳州探索病死畜禽工厂化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的第一个试点。
“先在设备中添加木屑、干鸡粪、糠粉等垫料,再投入病死畜禽尸体,运转半小时后,再加入专用的微生物菌,随后设备自动对动物尸体进行分切、绞碎、发酵、杀菌、干燥。”雷建强表示,这套设备最多能实现每批次3吨的处理能力。
12个小时后,动物尸体便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粉状有机肥。来自漳州市农业检验监测中心的检测数据显示,其产出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约85%,氮、磷、钾含量分别达到4.08%、1.83%、1.62%。
“处理过程产生的水蒸气经汽水分离器分离,气体经管道回到料筒内,液体则通过自动排水阀排出,经由三级厌氧处理后排放。”雷建强说,这套技术体系能实现全流程无烟、无臭、节能、高效。
发端于白水的第三方公益性工厂化处理模式,很快在漳州得到推广。除了技术手段,各地还构建了更为完善的病死猪处理机制。
何俊鹏原是漳浦县长桥镇的生猪养殖户。眼下,他转型投身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领域。其领衔的众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漳州最新投用的病死畜禽第三方无害化处理厂,配备6台无害化处理设备,负责全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可实现日均6吨的处理量。目前,众福公司每月处理的病死猪数量约为1万头。
“我们构建了‘镇村收集、专业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何俊鹏表示,目前漳浦各个乡镇都配备了病死猪收集员,他们负责每日上门,收集养殖户家的病死猪,并运到各个统一存放点,而后由运输车定时定点转运到处理厂,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防止病死猪在运输途中出现遗漏、转移,漳浦还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运输过程中及时留下影像资料,记录收集种类、数量、重量、畜主姓名与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做到收集、运输、入库的病死猪头数、来源一致。”何俊鹏表示,这个过程还将接受政府畜牧系统的监督。
为提高养殖户参与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漳州还与保险机构配合,“只有经指定的第三方无害化处理工厂化处理,才可以进行保险理赔”。吴锦松表示,2016年开始,白水镇开始推广育肥猪政策性保险,目前已覆盖全镇养殖户。
来自漳州市农业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漳州市已设立12家公益性工厂化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企业,日处理死猪能力达38吨,全市病死猪由第三方处理量占到总处理数的91%。而这套经验也在广东、河南等5省份得到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