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网络直播答题“撒币”大战

2018-01-23 10:34:48 冯川叶 孙劲贞 缪志涛 林旻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赵舒文  
分享到:

2018年1月23日福建日报网事版(9版)主要稿件:

网络直播答题“撒币”大战

评论:“撒币大战”何时休?

网络直播答题“撒币”大战

午间时分,几位福州网友正在联手答题。本网记者 冯川叶 摄

东南网1月23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2018年的第一周总结——王思聪撒币,张一鸣撒币,周鸿祎撒币,奉佑生撒币。”日前,一条疑似王思聪的朋友圈在网上引发网友狂欢。

2018年开年以来,直播视频行业被在线答题模式横扫,“撒币”成为当下热词。这场由《冲顶大会》、映客直播《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百万赢家》、西瓜视频《百万英雄》等掀起的在线答题直播模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媒体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四大平台奖金金额设置已破千万。

短时期内的爆红,让网络直播答题引起了很多争议和质疑。如参与者与奖金数额是否真实?游戏“作弊”软件频出怎么办?参与者得到奖金后,是否需要缴税?你对网络直播答题怎么看,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

为准时答题每天设N个闹钟

“今晚有两场300万奖金专场,我有一张复活卡,通关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福州市民王小姐可以算是网络直播答题的“铁粉”。提起即将开始的比赛,王小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平均每天要参加3场以上的答题直播。为了不错过答题,在每场答题前,她都专门设置了闹钟提醒。王小姐说,自己答题时一般会喊上家人朋友“团战”,靠集体的智慧来通关。

“朋友圈经常被邀请码刷屏。”网友“山山”对网络直播答题的火爆有着强烈的感受。她告诉记者,不仅朋友圈被这些邀请码刷屏,自己还会收到一些朋友私信发来的邀请。

“有时候奖金10多元,有时候就几元。当然高的也有几百元,但是那种题目难度就大了。”网友“芦笙”也是直播答题的“铁粉”一枚。比起赢奖金,“芦笙”更享受答题的过程,尤其是答对题目时的成就感。

有着丰富答题经验的“芦笙”说,其实想要通关并不容易。因为这些题目涉及文学、常识、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答题者要在10秒内完成审题、答题,既考核了答题者的知识面,还考验了答题者的阅读速度、反应灵敏度等。“不过参加这个答题,至少还是比较长知识的。”“芦笙”认为,适当地参加这样的答题,对拓展知识面很有帮助。

完成一场直播答题所得的奖金并不多。(截图)

直播答题衍生各类“作弊”神器

在直播答题游戏走红的同时,一条新的产业链也在快速延伸。那就是各种花样迭出的搜索神器和到处兜售的“复活卡”。

这些搜索神器包括百度的“简单搜索”“汪仔答题助手”“超级智能答题神器”等。

这些App使用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用户按住说话后,几秒钟内就会给出搜索结果。目前,简单搜索已开始在《百万英雄》《冲顶大会》等多款答题游戏中直播机器助手给出的答案。

除了辅助软件,电商平台上还出现了不少兜售“复活卡”、答题攻略、题库大全的店铺。记者在淘宝上输入“复活卡”这一关键词,页面跳出了众多销售链接。这些“复活卡”价格基本在0.5元—1元之间。参与者遇到答错或超时未答的情况,可以借助“复活卡”复活一次。从销量排序来看,一件标明“5个起拍”的特卖复活卡月销超过了15万笔,并显示已有5400多人收货。

对于这些搜索神器和“复活卡”的泛滥,不少网友吐槽:“作弊让游戏不好玩了!”对于AI参与游戏作弊的问题,主要直播平台的声明中均提到:禁止用户使用模拟器、插件、外挂或第三方工具下载、注册、获取答案。一经发现,活动举办方有权取消该用户的活动参与及获奖资格。

律师说法

答题所得奖金要缴纳20%偶然所得税

1月11日的《百万赢家》某专场血战到底中,广东一名大四女生夺得103万元,成为直播答题史上单人单场最高奖金。此举使得直播答题被网友调侃为“一夜暴富”捷径。不少网友也认为,这场“撒币”大战最吸引答题者的也是奖金。那么,平台奖金数额和答题人数是否真实就成为参与者最关心的问题。

“答到最后一题,本以为可以分到40多元奖金,没想到又来了3万多人用复活卡,奖金一下子就缩水了。”记者发现,网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质疑不少。网友“秋素”说:“有些题答错的才几千人,使用复活卡复活的人居然高达1万多人,这里面肯定掺了水分。”网友“海曼”则认为,平台在奖金方面的分配是否公平缺乏有效的监督。这样一来,平台就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关于游戏平台是否存在人数“注水”稀释奖金的疑问,《冲顶大会》创始团队成员李波曾公开表示,欢迎第三方机构对直播答题数据进行检测。他说,奖金数字是否真实,用户玩久了,都会有感觉的。

对于这一质疑,福建景行律师事务所律师江一泓认为,这种行为如果属实,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还涉嫌不正当竞争,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介入调查。

在西瓜视频App上的获奖总榜单中,排名前20多名的用户每人获得奖金总额高达4万元,三四千元的也不在少数,2000元只能排到第100名。这些参与者所得到的奖金是否要纳税呢?

对此,江律师表示,参与者在答题中得到的奖金,按照法律规定,必须缴纳偶然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取得偶然所得的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依法纳税;偶然所得以收入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率以20%计算。

专家建议

直播答题应少一些套路,接受用户监督

“让围观者变成参与者,而且还有奖金的吸引,自然火爆。”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认为,网络直播答题的火爆是有基础的,因为一直以来知识类答题的模式就很受欢迎。此前电视节目中热播的《幸运52》《一站到底》等栏目就属于同类节目。不同的是,网络直播答题通过手机客户端让答题门槛放低,让所有网友都可以参与。

网络直播答题火爆自然吸引资本市场的投入,也吸引了众多的广告商。对此林焱认为,这一节目的精髓在于文化的普及和分享,因此平台应立足于知识的普及,对于商业化广告的植入应该适当控制。而对于网友们质疑的答题人数和奖金数额是否真实透明,以及外挂横行等问题,林焱建议相关平台应该重视用户感受,少一些“套路”;同时自觉公开相关数据,接受用户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节目走得更远。

拼言值

“砸钱式”直播答题是风口还是黑洞?

扫二维码浏览更多精彩观点

短短几天时间,几大平台的单场奖金金额已经从最初的10万元级别,迅速攀升到百万元级别,直播问答竞赛已成为烧钱的游戏。“砸钱式”直播答题是风口还是黑洞?近日,东南网《西岸时评》微评论专栏——《拼言值》,也采用微信群聊形式,邀请网友对该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大余:每次都败给诗词题,不说了,我去背《唐诗三百首》了。

@童其君:直播答题把知识、金钱和娱乐结合起来,激发了大家的兴趣,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邓海建:直播答题游戏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数据造假。包括参与人数造假和获奖人数造假。前者可以敷衍投资者;后者可以稀释奖金,控制成本。二是答题“开挂”。那这游戏就不是知识与智慧的PK,而是搜索引擎与人工智能的较劲。如果还想愉快地玩耍下去,规矩和纪律还是要挺在前面。

@苏琪:直播答题要想实现长久发展,需要有规范的运营和科学的管理来加持。在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下,各平台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规范运行管理,监管部门也要及时发力,对不符合规定的平台予以关停或取缔。

@孙青春:当直播答题的烧钱热退去、用户参与积极性降低,平台该如何维持下去?“砸钱式”的直播答题究竟是风口还是黑洞,还需等待时间的检验。(本网记者 孙劲贞 整理)

壹周谈

答题节目居然流行了一个世纪

扫码观看精彩视频

东南网1月23日讯(本网记者 缪志涛)直播答题赢奖金,如果把2018年的第一股互联网热潮分成两个部分“直播”“答题赢奖金”,你会发现它竟然带了一点复古的意味。前者从2016年开始狂卷互联网,经过近两年的发酵遭遇触底,而反弹的方向居然出现在已经商业化了一个多世纪的“答题赢奖金”上。

早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的广播公司就把猜人名、猜价格等小问题穿插入广播节目中,受到听众的欢迎。而中国最早的知识问答类节目则出现在1980年,那是电视机还是镇宅之宝的年代。

直播答题虽然火爆,但是娱乐大众的本质从没有变。本期壹周谈《新瓶装老酒的答题节目,居然流行了一个世纪》不谈“直播答题”的规范化管理,也不讲“直播答题”在风口上能不能飞起来,我们将从流行了一个世纪的答题节目说起,追根溯源。

评论:“撒币大战”何时休?

本网记者 林旻煜

“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可要知道,在市场上能笑到最后的,压根就不是一阵风过去就摔得惨痛的“猪”。此时此刻,网络问答直播还在进行,众生狂欢还在继续。应该说,从收割用户和流量的角度看,“撒币大战”最为立竿见影。问题是,这种撒钱模式恰是不可持续,甚至是有损行业长远发展的。

直播平台做些探索并不容易。过往某些平台纵容低俗内容扩散以图推广的行为,令社会不齿。痛定思痛,推出问答直播爆款产品再次刷存在,似乎可看作网络直播业界重塑行业生态的努力。不过,在互联网新时代,关注力资源十分紧缺,如今撒钱能聚拢来大量用户,甚至用户体验也节节高,可之后怎么收场呢?没有对比反差就没有伤害。当撒钱热潮消退,该用什么来捍卫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和忠诚度呢?昔日共享单车烧钱推广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搞知识竞赛也好,问答直播也罢,有奖励未尝不可,关键在于应该突出内容或者知识属性,以此为直播平台发展探索出一条健康的出路。而粗暴撒钱,既以商业气息覆盖知识要素,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也让人们看到了满满的喧嚣和浮躁。用户既然能因平台撒钱而来,也必然会因平台无钱撒而去,这是必然的宿命。至于催生出的各种“作弊”神器和监管灰色地带,在只求瞬间爆红的推广发展逻辑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产物了。

直播平台的推广,不能总靠一时的注意力聚集和爆款推动,更没有必要财大气粗、一再重蹈以钱开路的覆辙。基础性、细水长流的工作不可少。精准而细致的内容调研、创作、投放,并最大程度吸引来特定的用户,总比撒钱来得靠谱。

互联网时代,能够给各种才能、创意、特色以崭露头角的机会,也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网络直播平台如不在内容主业上多下功夫,过分追求短期效应,则意味着整个行业仍然没有走出“野蛮生长”的原始阶段,最终丧失的只能是发展机遇和如今孜孜以求的用户喜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