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工作通报会
编者按:1月25日至31日,福建省两会在福州召开。过去的五年,福建取得了哪些成就,代表委员们又将关注什么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南网将推出七篇系列报道,充分展现福建五年来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绩。今日推出的是“教育篇”——《福建加快补齐教育短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东南网聚焦民生话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东南网1月30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过去五年,我省提前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92%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入学公办学校,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让代表们感到满心欢喜,同时又是满怀期待,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当中的首要大事,当前离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省教育事业这块短板究竟该如何补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有哪些举措,代表委员们有何意见建议,来看记者的报道。
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让宝宝上学有位
“2017年,新增幼儿园200所、新增学位约6万个,下达政府购买民办园教育服务专项资金2.2亿元。”这是近日省教育厅向两会代表、委员通报我省在2017年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
“幼儿园面积大,设施‘高大上’,教室宽敞明亮,老师有爱心,保教费一个月只要650元,是民办园的1/3,家附近有一所这样的幼儿园,真是我们的福音。”说起女儿现在就读的这所普惠园,张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晟禾美墩苑幼儿园是福州仓山区2017年投用的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标准的投入,加上普惠的保育费,让周边的居民拍手叫好。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学前教育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幼儿园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城乡规范化的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仍显不足,幼儿师资缺乏,素质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省连续多年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扩容工程等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过去五年,我省新增幼儿园学位20多万个,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让宝宝上学有位。
今年的省政府报告也明确指出,2018年,我省拟继续组织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向各县(市、区)下达2018年公办幼儿园建设补助资金3.4亿,计划扶持各地新建100所公办幼儿园。
“目前,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公益性、保障性、普惠性不落实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办园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公办与民办不平衡、配套建设不落实、行政管理不到位。”两会期间,省民建提出《加快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建议表示,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实际情况,抓紧出台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的实施意见,启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认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园进行补助、扶持。要科学编制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建设规划,并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补齐师资队伍建设短板根据幼师缺编的实际情况,应在每年的教师招聘计划中安排幼师的招聘比例,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通过财政购买方式解决公办园临聘人员工资待遇,确保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加强幼儿教师从业规范和师德教育,完善在职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和教研力度,不断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要多措并举,积极扶持民办园发展。
义务教育抓均衡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关于这个问题,这位同学你的看法是这样的。那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呢?”近日,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学习共同体”教学观摩课赢得众多老师的热烈掌声。该校探索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学生站在讲台上的时间比教师更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则主要进行引导。学校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景设置,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的手工作品无不展示学校重视素质教育的成果。该学校校长林莘,也是此次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此次会议期间,她关注的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她认为,教育是有自身规律的,教育的过程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要从知识本位的检测转向核心素养的检测,从教学观转到学习观,从能力观进化到素养观,从培养选拔型人才向教育更均衡、更公平、更优质去转换。”
教学活动现场
当前义务教育还存在一定不平衡性,为着力解决多年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我省率先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有效促进县域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多渠道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教师培养研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相信在一系列举措下,让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普通高中抓“托底” 改造提升一批薄弱高中
福州秀山中学
实施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和2017-2020年普通高中建设改造项目,改造提升一批薄弱高中。来自厦门一中的校长、省人大代表周君力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我省的教育工作成绩感到自豪。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工作都很有针对性、很有成效,“用我们学校老师的话说,就是这几年感觉到我省教育部门针对基础教育的施策越来越精准。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18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的课改推进机制,修订实施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并启动复评工作,启动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通过示范辐射作用带动薄弱高中的发展。
中职生展示专业技能
打造职教福建模式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我省职教品牌全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50所、在校生26.7万人,中职学校217所、在校生39.7万人;民办高职院校21所,占高职院校总数的41%,每百万人口民办高校数居全国第一位。为了打响职教品牌,2015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力打造福建版“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实施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计划,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投入15亿元实施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打造10所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50所示范性现代中职学校。依托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建设一批多功能公共实训基地,每个基地补助1000万元;建成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50个,每个基地奖补100万元;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按照仪器设备值的30%给予补助。民办职业院校在专项经费安排、重点项目评审、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享有同等待遇;每年还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民办高校举办投入较高的紧缺急需专业。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开展企业学校双主体、“七个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
高等教育抓“内涵” 推进双一流建设
目前,我省共有89所高校,其中本科37所,每百万人口高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接近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释放高校办学活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我省启动了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一校一策”目标管理,建成省级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监测体系,推行“一校一方案”“下沉一级”的福建评估新模式,有力推进了高校内涵建设进程。2017年全省硕、博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幅居东部省市前3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落户福州,新增“青年拔尖人才”资助项目,首次组团赴清华大学等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资助引进台湾全职教师人数居全国首位,新增“国字号”人才比上年增加55%。2018年,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这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内容。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我省将构建“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两大体系,推进共享、补短、治理三条发展主线,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实施我省“双一流”建设计划,确定5所省级“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11个“高峰”“高原”建设学科。构建“四位一体”转型发展体系,松绑激活高校科技创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总成绩排名全国第二。
省政协委员、福州大学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石墨烯研究院院长魏明灯提出,加大力度吸引年轻博士来闽从事博士后研究,以及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设立“丝路博士后计划”。
省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汪世华建议,加强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等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争取扩大我省高校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招生规模。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为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向教育工作者发出了号召,省“两会”也将对教育工作作出明确部署,福建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全省教育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围绕把方向、补短板、深改革、提质量等重点任务,着力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