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绿化美化,建设环东湖生态景观圈。图为美丽的东湖南北公园。 谢书秋 李向娟 摄
东南网3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黄东东)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宁德市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先进制造效应显现。去年,宁德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产业分别完成产值871.4亿元和358.3亿元,合力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1.4%,成为宁德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对此,宁德市长郭锡文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推动宁德制造迈上中高端。我们通过项目带动、优化服务等举措,加快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形成新的发展动能,构建起颇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生产基地 刘忠忠 摄
创新驱动 崛起中国锂电力量
作为新一代国之重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破日韩企业包围,夺下了2017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销量榜的冠军,正崛起成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导者。
近日,记者在宁德漳湾锂电新能源集聚区见到,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1号、2号厂房钢结构主体已竣工,正在安装设备,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而另一家龙头企业——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消费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值,排名也位居世界第一。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两家龙头企业带动下,2017年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58.3亿元,同比增长37.5%。
在闽东这片土地上怎样锻造出中国力量?宁德时代,是一个答案。宁德时代成立6年多来,夺得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销量冠军。目前这家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3600多名,申请专利2200多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40多项,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凭借科技创新,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从原先‘跟跑’‘并跑’状态,发展到现在的‘领跑者’。”宁德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抢占技术制高点,这两家龙头企业每年都将5%至6%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2017年两家企业共投入科研经费近20亿元。同时,新能源科技成立亚洲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研究院,宁德时代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提升研发能力。
新能源电池的续航里程一直以来是电动汽车最大软肋之一。目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270瓦时/公斤以上,2020年将力争实现350瓦时/公斤。同时,这家企业正在研发固态电池技术,这将使得电池组体积更小,续航里程超600公里。在充电速度上,也取得关键性突破,即15分钟快充技术,将充电时间压缩到喝一杯咖啡的功夫。
郭锡文受访时表示:“引进产业项目,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这些年,宁德市坚持这一理念,抓龙头、筹链条,引进几个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抱回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这样的“金娃娃”。
去年初,宁德市举办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招商会,累计对接签约锂电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项目36个,总投资248亿元。目前,在时代新能源、新能源科技龙头带动下,引进建设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业链项目,在北部新区形成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福安、福鼎、古田、屏南等地。
宁德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在两家龙头企业带动下,做全做强锂电池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带动发展电动车、高端装备等关联产业,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000亿元,形成闽东又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李向娟 摄
绿色引领 力推传统产业升级
宁德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而传统产业也因绿色、共享理念实现漂亮转身。
作为宁德市的传统产业,福安电机业正在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及高端化、智能化转型。2017年3月,由投资公司与亚南电机集团合作新设宁德时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新能源驱动电机系统等高附加值产品。
“电池、电控、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占到整车成本的70%。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电机行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宁德时代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友文受访时说,该公司将投资8000万元,主攻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而宁德的不锈钢产业近年来发展得更为迅猛。依托不锈钢生产企业青山钢铁旗下青拓集团,宁德引进宏旺、甬金、海利等一批企业,已累计投资230亿元,主要生产不锈钢、不锈钢制品等,形成年产400万吨不锈钢坯、热连轧卷带及棒线材,220万吨冷轧不锈钢带,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2017年,宁德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71.4亿元。
目前,青拓集团50万吨镍铬合金项目、海利20万吨不锈钢制品等一批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青拓集团90万吨不锈钢新材料、90万吨高速线材和型材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绿色发展,才能永续发展。近年来,青拓集团重金建设环保设施,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4亿多元,推动绿色生产。
“产业转型,要做好加减法。加法,让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减法,化解过剩产能。”郭锡文表示,宁德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痛下决心取缔地条钢企业18家,钢铁行业去产能400多万吨,关停221家石板材企业……
合成革产业是宁德市的传统支柱产业,2017年总产值达241亿元,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二。如何推动合成革产业绿色起航?去年,位于福鼎龙安开发区的中国生态合成革产业园里,36根高耸的烟囱倒下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福能热电联产项目为中心,近7公里长环绕整个园区的供热管道。这条管道犹如一个巨大的植物根系连接起厂区内所有的合成革企业,为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生产所需要的清洁能源。
“向绿色产业转型,既可以节能降耗,还能培育绿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宁德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
蕉城区七都镇宁德厦坞新能源项目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李向娟 张中尧 摄
当好“保姆”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如何让实体经济更具活力?这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发展的暖环境。
宁德市经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宁德市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三五”千亿产业集群来培育,先后出台“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七条措施”“促进冶金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等扶持政策。
到一线去,服务企业,精准帮扶。这已成为宁德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常态。去年,宁德派出服务团队进驻新能源等企业,精准服务。
为了激发创新活力,宁德市多措并举,努力营造发展的暖环境。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创新工作,建立科技创新的考核体系,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专利指数等纳入市对县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安排2亿元人才专项资金等。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宁德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去年6月,宁德市出台“三都澳人才计划”、重点产业引才措施等,大力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对经认定的“天湖人才”重点产业人才,最高给予80万元一次性住房补助或最高给予100万元购房补助。
实体经济要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去年宁德开展4场政银企对接活动,宁德新能源、青拓集团等18家企业获得授信312亿元,未来5年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将给予宁德500亿元以上授信支持;开展融资需求对接协调,为29家企业解决融资授信67.48亿元;设立10亿元新能源产业扶持基金……
今年,宁德市将围绕500亿产业项目招商目标,重点在不锈钢、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快主导产业补链建群。尤其是,重点引进知名品牌整车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项目,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郭锡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宁德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抓好“双百”活动,即100个重点招商投资产业项目,100家重点新增长点龙头企业,持续做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宁德产业经济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紧建设中的七都溪特大桥。 李向娟 李锟 摄
评论
让经济活力更澎湃
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数字最具说服力。
去年,宁德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动作频频,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三去一补”成效显现,着实打了一场漂亮战。
对于宁德而言,10个县市(区)中,贫困县就占了6个,要实现GDP增长已属不易。但宁德决策者却痛下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金融风险,向高质量发展看齐。如取缔地条钢企业18家,去产能407万吨;关停石板材企业221家。单单这两项去产能,就减少产值300亿元,对贫困县周宁、古田、柘荣、寿宁等地影响较大。
向高质量发展看齐,既要淘汰落后产业,更要培育新兴产业。因为新产业蕴藏新动能,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近年来,宁德市加大招商引资,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引进不少好项目,抱进像时代新能源、新能源科技、不锈钢新材料这样的“金娃娃”。去年,仅锂电新能源产业、不锈钢新材料就合力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1.4%,成为宁德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要全力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道题。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推动电机产业、合成革产业、船舶修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唯有这样,才能优化产业结构,为实体经济壮大夯实根基。
让经济活力更澎湃,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宁德有潜力、有优势、有未来。
画画,让屏南的漈下村的贫困农民,摇身变成了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的创作者,增加了收入,也重塑了信心。李向娟摄
故事一
高山贫困村的蜕变
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张尚瑶
“昌德,今年在新房过年,都好吗?”听到问话,陈昌德一抬头,村支书陈虞营迎面走来。“好着呢!过去住在别人房子里,人前矮三分,现在有了自己的新房子,感觉不一样啦。”指着崭新楼房,老陈乐得合不拢嘴。
陈昌德是屏南县熙岭乡岭里村贫困户。“老婆患病,大家捐款,拣回了一条命。儿子没工作,驻村干部协调送去省城培训烹饪。后来,没房子住,政府又给补助,盖起了新房。”陈昌德满怀感激地说,“现在村里办起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我家有4000元分红。”
岭里村平均海拔870米,曾经山高路远,地瘠民贫,全村270户983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户43人,被列为宁德扶贫开发重点村。后来,由宁德市委宣传部牵头四家单位挂钩帮扶岭里村,开展精准扶贫。
要脱贫,得有带头人。宁德市委宣传部先后下派刘芳、石源到岭里村任驻村干部和村第一支书。岭里村党支部采取“3+X”精准扶贫模式。具体来说,“3”即3支队伍,县、乡、村三级干部,分别与10户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X”即针对不同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采取医疗救助、产业帮扶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如今,岭里村整村脱贫,村集体收入也实现增收。“一是茶山转包,每年租金收入3万元;二是投资50万元入股水电企业,每年分红3万元;三是在市委宣传部帮扶下,投资110万元建成115千瓦光伏发电,每年增收14万元,其中10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4万元分给1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4000元。”陈虞营高兴地说。
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嬗变为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2017年,岭里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00元,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扶贫工作示范村。
故事二
幸福院里好时光
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颜凑
惊蛰一过,春暖花开。3月5日,记者来到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黄田村慈善幸福院。干净整洁的餐厅、活动室、起居室等,让人耳目一新。医疗室里忙检查,凉亭里畅所欲言,活动室里互相切磋,放映室里观看电视剧……老人们活跃在这个乐园的各个角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85岁的老人黄延凑在健身器械上来回运动,丝毫不显疲态。前两年,黄延凑前往福州的儿子家住了一段时间,由于待不习惯,出门也找不到说话的人,于是便要求返回村里的幸福院居住。儿子只好听从父亲的意愿。“在这里大家都说本地话,聊聊家常,很开心。”黄延凑说。
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让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家乡,而建在村里的慈善幸福院,实现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的愿望。“黄田村慈善幸福院于2013年5月开始建设,2014年1月正式建成入住,主要接收本村的五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孤儿等。”一手创办起幸福院的黄田村村民黄陈宝说。
“在土坯危房里住了大半辈子,压根儿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每个月还可以领取五保金和高龄保险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好时代!”85岁高龄的黄德福老人笑容满面地说。来幸福院之前,黄德福孤身一人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每逢雨天,泥水横流,吃住都成问题。如今,在幸福院一楼住着舒适的单间,平日玩伴也多,黄德福精神愈发矍铄。
经过4年多的发展,这里形成了一个大家庭。目前,幸福院里常住的老人有18名,日间照料的残疾人有10名。
53岁的乡村医生黄家义每周都会定期到幸福院的医疗室坐诊,为老人们进行简单的体检。“如果发现一些小问题,医疗室的常用药都免费提供给老人。”黄家义说。黄家义已坚持在福利院义诊四年。他在医疗室门牌上留下电话号码,只要老人有需要,便随叫随到。
黄田村慈善幸福院在去年6月被省慈善总会授予“福建省慈善幸福院示范点”称号。为做好福利院后勤保障工作,村里配备了两名管理员和一名做饭的阿姨,以确保满足老人们的日常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