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湖生态园 福建日报记者 白志强 摄
东南网3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梁政 通讯员 陈勇坤)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2017年,漳州积极探索“生态+”模式,致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其GDP增幅连续四年保持福建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福建第一。在今年省两会上,省委书记于伟国勉励漳州要当建设新福建的先锋。
着力延展“生态+”效益,漳州正在美丽蝶变。
生态美背后的机制活
“上天桥,换个角度看漳州!”3月10日,市民郭可琳带着女儿,从古城走上飘带天桥。
这座飘带人行天桥起点位于修文西路北侧,沿江滨公园设螺旋坡道至北江滨路人行道。天桥将一江两岸、古城、古寺、古桥等连为一体。市民沿着天桥漫步至南山桥可览两岸风光,桥的终点即是南山古寺及南湖生态园。
从设计到建成,飘带天桥仅用了半年时间。快速落地的还有漳州西院湖生态园。从设计到建成,西院湖只用了11个月。
漳州市城投集团投资发展部负责人林菁菁告诉记者,快速的背后,是漳州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中推出的“多评一表、多图一审”。
“原来,评估报告是厚厚的一大本,要跑十几个部门。后来,我们做了改革,增加了一个综合窗口。”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黄银寿告诉记者,在现行的审批模式下,评估报告是部门进行审批的重要依据,“多评一表”从原来的多部门申报改成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同时将评估报告中的关键要素整合成一张表格,整合相互分割的单一评价,把审批提速的着力点从审批部门内部拓展到审批全流程。
截至目前,漳州已开展103个“多评一表”项目,涉及金额320多亿元,评估时间从原来的230天减少到50天左右。审批提速,推动了漳州市区一大批民生项目快速推进,包括碧湖、西院湖、西湖、九十九湾湖、南湖以及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组成的漳州“五湖四海”。
“只要有利于全局,就可以用灵活的方法处置。我们总体的思路是自主改、有特色、能落地、可推广。” 漳州市副市长吴卫红表示,漳州还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痛点、难点、盲点,全力突破。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中,漳州市已完成45项试点试验任务,超额完成原计划39项的目标任务。
孩子们在人民广场四季花海内奔跑。 福建日报记者 白志强 摄
生态美背后的系统思维
做好“生态+”,关键是要在融合上下功夫,让生态投资成为有效投资。在实践中,漳州把“生态+”具体化、项目化,把市区的“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作为先行示范工程,以整体系统思维做好生态大文章。
在“五湖四海”的带动下,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漳州各县(市、区)也陆续建成一批片林、花海、湖塘。
市民蒋伟华说:“漳州西边也有湖了,我不用再绕大圈到碧湖晨练。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总觉得像在画中。”
作为骑行爱好者,大学生郭捷最喜欢在假日骑着自行车,饱览漳州好风光。三角梅、美人蕉、蓝花楹、凤凰木等植物整齐排列;草甸、树廊、花海各个时令都有她的美;湖泊、花海、古刹、山峦相得益彰。
“‘海’,由漳州特色的花卉瓜果形成,凸显‘生态+’;‘湖’,则集中运用了五大滞洪区。漳州常有暴雨、台风天气,需要很多水利通道和滞洪区。‘五湖’将五大滞洪区的水体建设成特色的生态园,把基础空间转化成休闲区域。”同济大学庄宇教授认为,“五湖四海”项目建设站在城市上空、站在地图前面、站到群众当中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系统思维。
先后规划过漳州碧湖、西湖的同济大学教授卢济威认为,“五湖四海”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建设带动保护,用修补取代翻新,尽量保留一些“没有用的地方”和“可以发呆的地方”,用“留白”的方式让城市有田园味道,让市民有亲近自然的空间。
注重整体,更注重长远。2017年11月30日,一份由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定,将市中心城区5290亩的生态空间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保护下来,严格禁止擅自开发建设和改变地块用途。“把一些重要的生态空间保护起来,给城市、给市民创造永续性的生态福利。”漳州市人大城环委主任朱志宏说。
由博物馆、艺术馆、规划展示馆组成的新三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眼前。 福建日报记者 白志强 摄
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截至目前,“五湖四海”36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0.8亿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生态投资是赔本生意吗?
漳州的“生态+”给出答案。
在碧湖生态园,好生态向好业态的转换通道悄然开启。融信写字楼内,平安普惠、平安人寿、恒丰银行、民生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及中石油、中国医药集团等企业,陆续进入开业季,“金融楼”“总部楼”等楼宇经济群快速崛起。
“电商企业敦煌网已经入驻。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创业人才,真正做到生态加创业、加产业。”漳州城投集团董事长赖绍雄说。此时的碧湖,不只是一个生态大公园,商圈效应在此聚集,吸纳了20多家生态、文创、电商企业入驻。
“生态+”加出的双赢路,在漳州遍地开花。曾经默默无闻的天宝镇珠里村,因“五湖四海”之香蕉海建设成为“明星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卖香蕉、开餐馆、开旅馆。
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荔枝海,是漳州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除了荔枝收成,保护起来的荔枝海还带动了旅游,再加上林下种植,村民收入翻番。
发端于生态建设,催生出城建、产业、民生、文化、营商环境在内的系列蝶变。生态建设的具体化、项目化、资产化,提升了生态红利的可感度和含金量。现在,“五湖四海”周边的生态旅游、总部经济、金融中心、大型商圈已渐成气候。
西院生态园 福建日报记者 白志强 摄
评论
众人拾柴火焰高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继续进行有力探索。其中,漳州市就提出了“生态+”发展模式,推进生态与城建、产业、文化、农业及各行各业融合发展。
生态+城建:“五湖四海”周边一批工业小区、企业、城中村 “腾笼换鸟”,配套建设种类齐全的科教文卫设施。
生态+产业:南湖 “十三厂”等一批“小散乱”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园区成了景区,吸引了甲骨文(漳州)技术人才双创基地等众多企业来此落户。
生态+文化:中山桥、南山寺、林语堂纪念馆等漳州传统的文旅资源焕发出新光彩。
生态+农业:农民从种粮食变成“种风景”“种产业”。
资金投入、公众参与、商圈聚集、市场机制、产业发展……“生态+”,加的是全方位的思路,加的是综合性的发展模式。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越来越多的人从中获益,吃上了“生态饭”,催生出民生环境、城市发展与乡村富裕在内的系列蝶变。过去生态环保部门之间的协调难题,也通过“生态+”提升了协调效率。
一个地区的发展,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至关重要。漳州生态环境的大提升带来了百姓心气的大提升。群众普遍认为,如今最大的变化是认同感、幸福感、自豪感的大幅提高。
更绿色的生态环境,更多元的生态发展模式……大家都自发地往一个方向使力,大家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共享者,从“人人重视生态”迈向“人人参与生态建设”。
在漳州,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漳州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图为新建的南坑中心幼儿园。福建日报记者 白志强 摄
故事一
增强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福建日报记者 萧镇平
“如果有可能,今年内将在漳州再策划一场大型的现代艺术展,实践‘生态+文化’,增强文化内涵。”3月6日下午,在位于漳州市区的工作室里,陈志光站在画板前,拿着油画笔认真地为即将赴台的展览创作作品。
陈志光是漳籍著名艺术家,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漳州市持续探索“生态+”理念,而陈志光利用其在国内外业界的人缘与影响力,在“生态+文化”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013年6月,漳州第一个大型生态园碧湖生态园开园,《从卡塞尔走来——漳州国际公共艺术展》也同步举行,共展出29组艺术家的32件大型艺术作品,其中就包括陈志光的作品。
“反响很不错,市民的参与度很高。”陈志光说,看到漳州生态环境的提升,就想为促进当代艺术在漳州本地生根发芽做些事情。
2017年是漳州市持续探索“生态+”模式的重要一年,随着南山文化生态园及新三馆的落成,陈志光马上在新三馆策划了一场高规格的《观世界·世界观:漳州国际当代艺术展》,参展者都是国内外知名艺术家。
“周边城市许多朋友看过后,都说没想到漳州居然能办这么好的展览。”作为展览的总策划人,陈志光非常自豪,马上将其近20年来创作的作品,在新三馆集中展出。
“文化与生态完美结合,能催发出更好更大的效应。”陈志光说,这样的文化元素遍布整座城市,提升着城市品位。
故事二
效应叠加打造养生福地
福建日报记者 林深圳 通讯员 洪雅君 吴楠
“去年辣木系列养生产品市场行情不错!”3月6日,位于诏安县梅洲乡华侨农场内的漳州天之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方天赐正在指导工人将辣木籽加工成辣木茶。
诏安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65.3%。天之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深山绿林间,满目苍翠,空气清新。“辣木浑身都是宝,富含人体所需的30多种营养元素,它的萃取物在降低高血压、血糖等方面有效果。”方天赐说,当地气候条件优越,年无霜期360天以上,历史低温2℃以上,且生态环境好,很适合辣木生长。
2011年,方天赐到梅洲华侨农场租了1000多亩地种植印度辣木。如今,辣木示范园区300余亩已建成,一期生态康体园也基本完成建设。方天赐把辣木示范园区作为基地,组建了辣木深加工技术研究部门,与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以及中药材GAP研究所合作,围绕富硒辣木开展产品研发。目前,天之萌公司的辣木叶茶、辣木花茶、辣木营养粉等系列养生产品,畅销厦门、福州、上海等地。
尝到了甜头,方天赐不断拓展“生态+”经济模式。目前,天之萌公司采用林果结合模式,在园区内种植石橄榄、铁皮石斛、倒挂金钟等中药材,拟打造富硒中药材基地。同时,规划构建以富硒、有机中药材的运用为主打特色的综合生态康体养生园,实现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多重效应的叠加。
优越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漳州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漳州积极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如诏安立足富硒等良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候鸟式养老等新兴健康养生产业,筹备生成一批中高端养老养生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