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州重奖举报黑恶势力犯罪线索群众 最高奖励20万

2018-04-28 15:31:15 陈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28讯(本网记者 陈楠)记者今日从福州市公安局获悉,福州警方对群众举报黑恶势力犯罪线索将实行重奖,最高可奖励20万元人民币。对此,福州警方专门制定出台《福州市公安机关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实施,旨在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踊跃举报黑恶力。明确了群众提供的有效举报线索信息,包括公安机关未发现或掌握的黑恶势力犯罪线索、已立案侦查的黑恶势力犯罪嫌疑人所实施但公安机关尚未发现或掌握的犯罪案件、公安机关正在追捕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藏匿地点或活动情况等。《办法》明确了举报人可采取实名或匿名两种方式,通过当面举报、信函、电话、网络邮箱或其他方式进行举报。

《办法》明确了奖励标准,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的,警方将根据黑恶案件性质、抓获犯罪嫌疑人级别等因素综合确定奖励金额,原则上同一举报人在同一案件中的举报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办法》明确了奖励金发放程序,规定办案公安机关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15个工作日内应启动申报程序,并通知举报人,尽快兑现奖励。举报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可由本人或委托他人通过银行帐户转帐的方式领取奖励金,对逾期不领的,视为自动放弃。同时,《办法》充分考虑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对举报材料严格保密,切实保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警方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此,福州警方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同黑恶势力作斗争,欢迎广大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检举揭发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踊跃提供线索,警民联手共创平安和谐治安环境。福州市公安局举报电话:110(24小时值守);电子邮箱:fzxz8dd@sina.com;举报信箱:鼓楼区天泉路279号福州市公安局“扫黑办”。

附:

第1章 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踊跃举报黑恶势力犯罪线索,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我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18〕1号)等有关规定,本办法所指黑恶势力犯罪是指以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犯罪集团、恶势力犯罪团伙等形式,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犯罪。主要特点一般为三人以上、纠集者相对固定或有明显的首要分子,违法犯罪活动主要为强迫交易、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同时还可能伴随实施开设赌场、组织卖淫、强迫卖淫、贩卖毒品、运输毒品、制造毒品、抢劫、抢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以及聚众“打砸抢”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黑恶势力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具体内容是指:

(一)公安机关未发现或掌握的黑恶势力犯罪线索;

(二)已立案侦查的黑恶势力犯罪嫌疑人所实施,但公安机关尚未发现或掌握的犯罪案件;

(三)公安机关正在追捕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藏匿地点或活动情况。

第四条 本办法的奖励对象为举报福州市范围内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举报人)。

第五条 举报人举报时,应尽可能详细提供发生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过程等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姓名(绰号)、住址、通讯方式、主要体貌特征、活动路线、藏匿地点及是否持有枪支、管制刀具等情况。

第六条 我市各县级公安机关应明确本单位举报受理机构和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公众公布线索举报专用电话、邮寄地址、电子信箱等。

第七条 举报人可采取实名或匿名,通过当面举报、信函、电话、网络邮箱或其他方式进行举报。

实名举报的应提供举报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及联系方式等情况。匿名举报时,举报人可使用6位数以上的密码作为本人代码,公安机关以密码确定举报人并反馈、奖励。

第八条 举报人可以向线索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举报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不提倡跨区域举报)。各县级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先受理,然后再按照管辖分工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核查。

第九条 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按照“谁核查、谁反馈、谁奖励”的原则,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安机关具体实施。

第2章 奖励标准

第十条 举报人举报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按下列标准对举报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并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名移送审查起诉的,每案奖励人民币50000-100000元;

(二)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并以恶势力犯罪集团移送审查起诉的,每案奖励人民币30000-50000元。

(三)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并以恶势力犯罪团伙移送审查起诉的,每案奖励人民币20000-30000元。

(四)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并以上述常见涉恶类罪名移送审查起诉的,每案奖励人民币2000元。

(五)公安机关根据举报线索抓获在逃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头目或主犯的,每名奖励人民币5000-20000元;抓获在逃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骨干成员的,每名奖励人民币3000-10000元;抓获在逃一般成员和涉恶分子的,每名奖励人民币1000-3000元。

全国“扫黑办”督办的案件或督捕的在逃人员,按同类同档的上限金额奖励;省“扫黑办”、公安部“扫黑办”督办的案件或督捕的在逃人员,奖励金额不低于上限的85%;市“扫黑办”、省公安厅“扫黑办”督办的案件或督捕的在逃人员,奖励金额不低于上限的70%。

同一举报人在同一案件中,分别发挥上述不同作用的,可以分别奖励,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第十一条对举报线索实行首报奖励机制,对多人举报同一线索的,原则上只奖励第一举报人,但其他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对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确有重大帮助的,可按奖励标准再次奖励。举报顺序以公安机关受理举报的记录时间为准,邮寄举报信的以邮戳时间为准,通过网络邮箱举报的以发件时间为准。

第十二条举报人根据公安机关发布的公告或通缉令提供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的,按照公告或通缉令规定的奖金数额予以奖励,但是本市公安机关发布的公告或通缉令规定的奖金数额低于本办法的奖励金额的,按本办法补足差额。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奖励范围:

(一)犯罪嫌疑人、被羁押人员、服刑人员检举揭发的;

(二)公安机关实际已经掌握的;

(三)国家工作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知悉的;

(四)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员举报的;

(五)其他不属于奖励范围的情况。

第3章 奖励程序

第十四条举报人提供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符合奖励条件的,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应当在移送审查起诉后15个工作日内提出奖励对象和金额,经主管部门和警务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公安机关应在15个工作日内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匿名举报或无法通知的,公安机关在当地相关媒体上进行公布。

举报人应当在接到公安机关领取奖金通知后30日内,匿名举报人应当在公安机关在媒体发布领取奖金信息后3个月内,与公安机关联系并领取奖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放弃。

第十五条 奖金领取方式:

(一)举报人须到公安机关指定地点,简述线索内容,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银行账号,奖金以手工代发形式发放至举报人银行卡。

(二)举报人委托他人办理领取奖金手续的,代办人须到公安机关指定地点,简述线索内容,并提供举报人授权委托书连同本人及举报人身份证复印件及举报人的银行账号,奖金以手工代发形式发放至举报人银行卡。

(三)匿名举报人本人或委托他人办理领取奖金手续的,除按照上述两款规定办理外,还须提供举报人代码(匿名举报时提供的密码)。

第4章 奖励保障及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举报奖励经费由同级、非同级财政资金或上级补助的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列入公安部门预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 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档案,做到“一案一档”、“一人一档”,同时做好汇总统计工作。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对举报材料严格保密,保障举报人的安全。对违反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十九条各县级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举报奖励过程中,有下列情形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伪造或者教唆、伙同他人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未经举报人同意,泄露举报人相关信息的;

(三)贪污、挪用、私分、截留奖励资金的;

(四)其他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条 举报人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奖励,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严禁借举报之名诬告陷害他人或虚报冒领奖金,违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人民群众举报犯罪线索的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公安机关将及时查处,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5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各县级公安机关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办法,对奖励的决定、审批、发放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报市局“扫黑办”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福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举报有效期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