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嘉义县东石村连片的蚵架形成的“海田”被余晖浸染的景色(4月9日摄)。
黄昏时分,台湾嘉义东石一带的浅海被余晖浸染,连片的蚵架形成错落绵延的“海田”景观。潮声从西边的海峡传来,周清水极目远眺:“我的祖籍地就在对岸的福建晋江东石。”
过几天,嘉义人周清水就要再次踏上“回家”之路。第十届海峡论坛即将在福建登场,他将带着十几位乡亲前去参加连续多年举办的“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并回老家祭祖。
“六死三留一回头”,古早年代大陆先民历险渡海,入垦台湾。因为怀乡,他们以故里之名为新聚落“定义”,因此造就两岸诸多同名村。骨肉天亲、同枝连起,无论走多远走多久,中国人的血脉意识、乡土情怀都不会改变,同名村的故事深刻见证了两岸同胞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生命联结。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祖籍福建晋江东石的台湾嘉义人周清水在台湾嘉义介绍嘉义东石和晋江东石一脉相承的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祖籍福建晋江东石的台湾嘉义人蔡武璋(右)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种植在台湾嘉义县“东石港紫云黄姓祖祠”边、从福建移植来的桑葚树和蚵壳相连在一起的景象(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停泊在台湾嘉义县东石村渔港村民用来到蚵田里劳作的船只(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台湾嘉义县东石村村民在蚵田里劳作(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台湾嘉义县东石村的村民在用竹子制作蚵架(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台湾嘉义县东石村的村民在开挖蚵仔(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在台湾嘉义县黄姓宗亲会担任总干事的黄明堂(左三)在介绍每年祭祀大典时“吟祖训”等情况(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台湾嘉义人蔡维藩(右)在给他的女儿蔡宇廷讲他们祖先来台的往事(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在台湾嘉义县东石村的一处夜晚街景(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在福建晋江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返亲节上,来自两岸的民众共同培植“姐妹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徐维耕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