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6月26日电(记者吴剑锋)六月的晋江街头,阳光普照。就在一个月前,晋江代表团漂洋过海,远赴摩洛哥接过了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 时间回到1978年,面对“漂洋过海”这个词,彼时的晋江人是另一副沉重的面孔——在那个艰苦年代,出海是万不得已的选择。40年时间里,从离乡之“愁”到安居之“乐”,从“出走”晋江到“扎根”晋江,一代代奋斗者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游子之“愁”:穿着四条裤子踏上归途 1954年,未满10岁的苏千墅跟随母亲一路从晋江辗转到香港,如今1小时的航程在当时需要花费整整7天。 车马劳顿并未阻挡离开的脚步。改革开放前,生活在这个人均耕地仅半亩的县城,几乎每个人都面临一道无解难题:留还是走?自古以来安土重迁的闽南人,由于生活所迫,最终仍有一大部分人选择了背井离乡,这也造就了如今晋江“十户人家九户侨”的情景。 对于大部分华侨来说,比漂泊之愁更难解的是对家乡停滞不前的担忧。70年代末,在香港扎稳脚跟的苏千墅回到晋江,糖果、饼干和衣服是他带给亲戚最主要的几样见面礼。“衣服穿在身上不用收关税,为了多带一点回来,我一个人穿了四条裤子,跌倒之后爬都爬不起来。”回忆起当初家乡物资匮乏的情景,苏千墅至今记忆犹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穷”是这座城市的底色。直到1978年,晋江还是一个靠政府财政补贴过日子的贫穷农业县。全县生产总值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一穷二白”,苏千墅说,“回来看到老乡亲戚生活这么困难,我们心里也很难受。” 创业之“忧”:创业不易,传业更难 福建陆地港集团董事长李锦仪至今记得自己15岁的模样:小学没有毕业,一个人开着拖拉机天南地北跑运输。 与他相似的,还有17岁就到北京摆摊卖鞋的安踏集团创始人丁世忠,事实上,这些人们津津乐道的“晋江故事”在那个年代俯拾皆是——资源稀缺、交通闭塞,在先天条件并不优渥的情况下,晋江人从未停止对创业的探索。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正劲。晋江发动侨胞赠送亲属小型生产设备,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凭借独特的侨胞优势,以三闲——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起步的晋江,成长起了一批以“爱拼会赢”著称的企业家,最终带领晋江在四面黄土中,趟出了一条路。 如今的晋江,民营企业4.8万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00余家、上市企业46家……然而一组组光鲜数据背后,隐藏着企业家新的担忧。 “晋江下一步怎么走,很大一部分要考虑传承问题。”晋江市市直机关政府综合系统党委书记林永红坦言,随着二代企业家的成长,如何将拼搏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坚守实业,成为晋江企业家普遍的担忧。 为此晋江市政府联合商会推出“领航计划”,挑选本土优秀青年企业家组成班级,由老一辈企业家和行业高管进行授课和培养。李锦仪的儿子李子兴作为学员参与了培训。在他看来,晋江年轻一代大多都有“守业”和“开拓”的理念,而“领航计划”让闽商文化得以在两代之间更好地传承和延续。 安居之“乐”:晋江是一座值得托付终身的城市 “晋江这座城市,既有魅力,又有实力,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城市。”今年年初,来自福建龙岩的罗树生在朋友圈里写下这么一段话。 2008年,成家之后的他来到晋江。就在此前一年,晋江刚刚成为继深圳、成都之后的全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这座“体育城市”的崛起吸引了大批劳动力涌入,他们中不少人选择在此扎根。 罗树生供职的晋工机械并非体育用品企业,但在晋江的十年里,他感受到企业对外来人口的尊重和珍视。“在企业工作10年以上的工人有五分之一,工龄20年以上的工人有50多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罗树生不无自豪地说,如今的他是企业行政部门主管,作为一个外地人,能在公司担当重要职务,这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2015年,罗树生在晋江安了家,两个孩子也上了小学。“在这里生活有家的感觉,幸福感自然就上去了。”罗树生笑着说。 “幸福感”正逐渐成为“新晋江人”的特质。对于一座外来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一半的城市来说,如何让这部分群体“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是一个长远的课题。 早在2006年,晋江就提出“三不承诺”——不让任何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企业恶意欠薪而蒙受损失,不让任何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不让任何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近年来,晋江从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等多个领域着手,加大投入力度,逐渐让“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的倡议惠及每一个在晋江的奋斗者。 “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国际化一流的城市环境、营商环境、居住环境、服务环境、创业环境,让软环境更有温度、让硬环境更有底气,让晋江真正成为每个人可以托付终身的人生选择。”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表示。 |
相关阅读:
- [ 06-25]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在泉州晋江举办
- [ 06-18]两岸美丽乡村怎么建? 科技专家晋江聚首论道
- [ 06-18]晋江市(安海)第七届两岸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举行
- [ 06-13]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聚焦“晋江经验”
- [ 05-24]【记者手记】大力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 [ 05-23]晋江:项目攻坚劲推转型升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