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福建将乐:祖传手艺“熬”出致富新路

2018-07-05 17:36:23 何凡、吴剑锋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福州7月5日电(记者何凡、吴剑锋)“以前从来没想过能够通过卖红糖挣钱。”初夏的金溪河畔,甘蔗林青翠欲滴,76岁的熊树雅在地里忙着除草,几个月后这块土地将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熊树雅家住福建省将乐县黄潭镇。明万历年间编纂的《将乐县志》就有“红糖,黄潭都出”的记载,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种植甘蔗和熬制红糖是祖传的手艺,长久以来,村民都将红糖作为日常家用或是走亲访友的伴手礼,然而由于产量有限,红糖的商品化迟迟未能实现。

为了提高红糖的产量和品质,2015年,将乐县红糖技术协会会长肖六金远赴广西,为家乡挑选适合引进的甘蔗品种。经过反复试验,最终一款“好熬汤、产糖率高”的新品种被他带回了黄潭,新品种和老手艺很快产生了“化学反应”,“引进种苗花了2万多元,第一年熬出的红糖就卖了4万多元。”肖六金说,由于利润可观,不久新品种便成了黄潭的“明星产品”。

如今,缺少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也开始享受红糖带来的红利。去年,在镇政府的牵头下,有种养能力的贫困户与政府、黄潭镇电子商务中心、将乐县红糖技术协会签订了四方协议,协议规定政府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料,红糖技术协会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在贫困户最发愁的销售环节,则由电子商务中心负责以12元一斤的价格进行兜底收购,极大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作为村里曾经的贫困户,妻子2005年重度瘫痪在床,本来还能打些零工补贴家用的熊树雅不得不守在妻子床前照顾,低保成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去年,熊树雅承包了一亩四分地,收获的甘蔗共熬制红糖1400多斤,“一年只需要下地四十几次,不累、收入有保障,每天还能抽出时间照顾我老伴。”1400多斤的红糖为家庭带来了16000多元的收入,76岁的老人脸上既幸福又自豪。

“看着一锅锅熬好的红糖,也看到了未来日子红火的希望。”熊树雅向记者回忆去年红糖熬制时的情景,从凌晨5点天蒙蒙亮到晚上10点夜幕已深,一锅锅甘蔗汁变成浓浓的糖汁,熊熊的烈火映衬着自己心中的喜悦。

在鼓励贫困户种植的同时,黄潭镇还依托红糖产业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16年成立的深呼吸家庭农场去年种植了五十亩甘蔗,为村民提供了从种植到熬制、销售全流程的多种就业机会,“农忙的时候需要30名工人,每个工人一天能有100-300元的收入。” 农场负责人黄青松介绍说。

黄塘镇副镇长张水明介绍,2017年黄塘镇发动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甘蔗14.9亩,通过签四方合同的方式保底收购价格,同时广泛开展红糖预售、众筹等营销活动,每户平均增收1万余元,如今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