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到今年7月,2016年底泉州市公路局招考的首批57名大学生养路工穿上橙色的工服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他们能否适应自己的工作?
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的沈亚伟,在狭窄涵洞里清淤。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尤惠艺 林劲峰 摄 东南网8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尤惠艺 林劲峰 文/图) 大学生养路工,既吃得了“苦头”——适应暴晒、风雨的工作环境,又干得了“细活”——适应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自身的职业选择是怎样的前景?这些问题,对于7月份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来说,也许会在脑海中继续翻腾几年。 到今年7月,2016年底泉州市公路局招考的首批57名大学生养路工穿上橙色的工服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他们能否适应自己的工作? 近日,在泉州市公路局养护路段最长的安溪县公路分局,记者采访了这些大学生养路工中的几位。 谢万龙,1987年出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从第一天给行道树刷白灰手被灼伤的新人,到通过选聘当上大格公路站站长,谢万龙走到今天,是受到同为养路工的岳父的影响。 “管理一个基层公路站,就像维护一个项目一样,你要熟悉工作流程,懂得与比你年长的老工人沟通,还要协调公路周边村庄群众的关系,让他们一起参与到道路的维护中来。”谢万龙说。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