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舞台,三两艺人,便能给家家户户带去欢乐。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林梦琳 徐庭盛 摄
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林梦琳 徐庭盛 文/图)
“吾仙离却了水帘洞,花果山上我为王。今日里,王母娘娘寿旦期……”2日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政和县东平镇苏地村的吴来旺家,断断续续传出高亢又诙谐的曲调。“孩子们又开始上课了”,在苏地村,村民们早已习惯每晚听上这样一段青涩的四平戏入睡。
去年,四平提线木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政和当地更加重视这一微剧种的存续。今年2月,政和县东平苏地木偶戏剧团成立。作为这个小剧团的团长、四平提线木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来旺抓住暑期的契机,召集村里十几个对木偶戏感兴趣的孩子前来学习。
草根文艺百卉千葩
已流传数百年的政和四平提线木偶戏,是明代四平腔的遗响,也是明代戏剧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之余续。这个古老的剧种,是民间宗教性傀儡与“说史”表演相结合的傀儡形式,多服务于祈祷与还愿等民俗活动,活跃在乡村、民间节庆、庙会等地,为百姓增添乐趣。
每年正月,是演出最为密集的时候。一个面积约五平方米的戏台,左文右武,前有说唱者,后有敲锣者,六尺红布一掩,锣鼓声喧,线线连偶,十指绝艺,演尽众生百态、前世今缘。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形式,总能赢得台下掌声不断。
整冠、捋须、甩袖,“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惟妙惟肖。走近细看,木偶的头部、身躯、手脚各有关节,它们由十多根操作线分别捆绑在一个名叫“摆头”的木杆上。演出时,提线艺人右手拽着“摆头”,左手拉扯一根一根细线,就能让木偶“活”起来。
更为奇者,木偶本无情绪,说唱者腔调变换间,传达出喜怒哀乐之情,还能喻示高、低、远、近、明、暗、长、短和危急、平安,达到不言而喻的演出效果。同时,由说唱者一人嗓音变化,将生、旦、净、末、丑一应角色俱全。
此外,一挑木偶担子有偶36个,各个长达60厘米,发冠发饰一装扮,最多能转化成72种角色,有王侯将相、文臣武官、布衣鸿儒、士农工商等,能满足《说唐》《薛刚反唐》《岳飞传奇》《赵匡义扫北》《薛仁贵征东》等60多份卷故事的人物需求。
南平市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李隆智说,木偶戏自明、清两代发展鼎盛,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清中叶,在政和杨源乡岭头、禾洋等村也迅速兴起,形成了一个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木偶戏演出活动圈。经调查,全县历史上流传四平提线木偶戏的有杨源乡、镇前、外屯、东平等6个乡镇近20个村,盛极一时。
栩栩如生的傀儡。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林梦琳 徐庭盛 摄
百年兴衰繁华不再
“好诶,嘿!”伴随着锣鼓声,后台帮腔起又落,美猴王翩然而至。锣、鼓、钹、板鼓齐上阵,音律抑扬顿挫间,孙悟空大闹蟠桃宴。腾云、翻滚、怒斥、独白……剧情跌宕起伏间,傀儡操纵者的娴熟演技让人惊叹。
“这门绝活,伴随政和人民已有百余年了。”李隆智说,四平提线木偶戏盛行于政和各个村落,但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木偶戏逐渐衰落。一度,戏曲研究者都以为四平腔已绝迹,幸运的是,在政和杨源发现了这古老戏曲的遗存。时过境迁,政和目前也仅有桃洋班、禾洋班和苏地班等几个木偶班社。
“四平戏曲调活泼,早年间村里几乎人人都会哼上几段。”吴来旺说,现在村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无论是下田耕作还是上山砍柴,都爱边劳作边唱曲,经常出现一人高唱众人应和的情景,那充满欢乐的场面让人回味许久。但年轻一代别说唱了,听懂都困难。
在桃洋村,提线艺人张森声整理着父亲遗留下来的木偶道具,感慨中透着几分无奈。他说,自己七岁就跟随父亲到各地演出,苦练到二十几岁才能独立登台。当时,一年下来有百余场表演,现在一年也就演个十余场。最让他着急的是,自己今年七十有余,身边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那挑制造于“丁巳”年间、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木偶,传承成了大问题。
峰回路转光景重现
张森声的担忧不无道理,木偶艺人年事高,传承人缺乏,四平木偶戏的未来堪忧。万幸的是,随着近几年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渐成风气,四平木偶戏这株“老树”,也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冒出了新芽。
2017年,政和县建成了南平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展馆采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政和多彩的非遗文化。其中,政和四平提线木偶戏成为展馆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往游客总会被木偶身上繁密精美的图案、工巧细腻的刺绣所吸引。政和县在申报非遗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做好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工作,经常组织人员赴各地演出,传播四平提线木偶文化。
“为了让木偶戏能够更好地传承,我们还在杨源小学成立了四平戏小剧团。”李隆智说,小剧团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播家乡文化,也为将来文化传承培养一代人。吴来旺受此启发,暑假刚至就立即组织全村10多个孩子学习提线木偶。在他看来,孩子长大后不用非得以木偶戏为业,“只要大伙儿会哼一哼曲,四平木偶戏的根就不会断”。
想到孩子年纪尚小不能理解戏文,吴来旺反复解读《西游记》,结合四平戏剧本的特点,改编出新剧目——《蟠桃会》“基础教学”版。如今,每到夜晚,孩子们都会陆续赶来学艺。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李德满是学徒中的一员,二十几天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他说,以前的暑假都在电视机前度过,今年的暑假因木偶戏而特别、有趣。
日前,政和县东平镇文化站给小学员们送来了笔和笔记本,以便他们记录剧本,这让吴来旺感动不已。他说,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四平提线木偶戏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相信木偶戏今后依旧能“春意盎然”。
小小舞台,三两艺人,便能给家家户户带去欢乐。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林梦琳 徐庭盛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