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3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树红霞) 出生在闽西红土地的黄发有,独辟蹊径、不拘一格,将研究重点从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逐渐转向少有学者关注的文学传媒研究,以《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摘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他说,“闽派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界无法忽视的力量,“闽派批评”大有可为——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闽籍作家黄发有的《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获文学理论评论奖。这是继曾镇南、陈晓明、南帆、张炯之后,闽派批评家第五次荣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 作为“闽派批评”的生力军,黄发有不无感慨地说:“‘闽派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界无法忽视的力量,‘闽派批评’大有可为。相信会有更多的闽派批评家获得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祝愿‘闽派批评’欣欣向荣。” “闽派批评”是文学批评界的重要力量 和大多数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不一样,黄发有算是半路出家。他本科毕业于杭州大学经济系(现已并入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以引进人才方式到山东大学任教。 “从经济学转向文学,我的初衷是为了从事文学创作。但文学创作不算学术成果,我的师长反复劝说我先把创作梦放一放,把学问先做好再说。”黄发有告诉记者。 黄发有原来打算以客家人的命运为题材,专注于小说创作,也曾写过不少草稿,发过几篇短小说。后来,为了不耽误学术研究,只好忍痛割爱,业余抽空写一些散文,平衡自己的内心。 “我出过两本散文集《客家漫步》、《客家原乡》,其中《客家漫步》获省级文学奖项——齐鲁文学奖散文奖。最近几年因为工作繁忙,散文写得越来越少,有一本关于藏书票和书店的散文集写了一半,暂时搁置一边。”谈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文学梦,黄发有动情地说,他的文学梦与文学道路,都跟故乡的影响密切相关,离不开厚重的八闽文化滋养。 事实上,不论是朱熹、李贽、严复等著名的闽籍思想家,还是严羽、魏庆之、刘克庄等文化批评学者,抑或辜鸿铭、林纾、林语堂等文化大师,都为独树一帜的“闽派批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想资源。得益于此,黄发有成为继曾镇南、陈晓明、南帆、张炯之后,闽派批评家第五次荣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福建学术界有许多关心我的师长和朋友,我的成长得到他们很多的帮助。近几年,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三届‘闽派批评’高层论坛,我参加了前两届,受益匪浅。第三届因时间冲突,很遗憾没能参加。”黄发有说,他的《文学与媒体》一书被收入福建人民出版社的“闽籍学者文丛”,《跨媒体风尚》一书被收入海峡文艺出版社“闽派批评新锐丛书”,非常感谢来自福建老家的大力支持。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