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图说福建> 正文
分享到:

福建增殖放流:为了可持续的蓝色家园

2018-08-17 09:45: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2014年以来,通过创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生态补偿、企业捐赠、个人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我省筹措各类增殖放流资金超过1.1亿元,放流总数量超过140亿尾(只、粒)。

活水船开进罗源湾,准备放流大黄鱼苗。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摄

东南网8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文/图)

“江河湖海,年年有鱼”——很多人对我省增殖放流公益活动的这句广告词耳熟能详。

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除了每年的定时禁渔,还需要人工增殖,一手抓禁渔,一手抓放鱼。

人工增殖放流,是指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其意义巨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4年以来,通过创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生态补偿、企业捐赠、个人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我省筹措各类增殖放流资金超过1.1亿元,放流总数量超过140亿尾(只、粒)。

晨曦中,730万尾大黄鱼苗放归罗源湾

8月7日清晨,朝阳照射在罗源湾,海面上波光粼粼。狮岐海域驶来四艘船,装载着1.5亿尾日本对虾苗、730万尾大黄鱼苗。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罗源县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给退养后的罗源湾补充渔业资源,优化海洋生态环境。

跟随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翁祖桐,记者上了准备放流大黄鱼苗的活水船。翁祖桐介绍,大黄鱼苗离不开活水,运输多采用活水船,保持活水舱与外界不间断换水,提高运输成活率。放流时,三名操作人员配合默契,一人在导流槽口接上导流管、打开闸板,两人同时拉起渔网,把鱼苗赶入导流槽,放流入海。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李颖在现场督导放流过程,她身在活水船上,眼睛却瞄向放流虾苗的三艘船,不时高喊:“虾苗袋尽量放低点,靠近海面放流,小心轻放!”快收工时,李颖看见导流槽里还滞留几只小黄鱼苗,就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放到海里。小鱼苗一到水里就欢快地游起来。

放流结束,当船驶离一段距离,记者回望放流海面,发现刚放流的大黄鱼苗汇聚成群。翁祖桐笑着说:“大黄鱼喜群居,它们在集体活动。”

每年6月6日,全省各地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摄

年内37亿尾(只、粒)生物放流江河湖海

从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农业农村部今年下达我省增殖放流专项资金1741万元,放流各类水生生物物种数量是297567万尾(只、粒),我省利用各类资金计划完成37亿尾(只、粒)。

为了科学指导和规范我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省根据渔业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制定了《福建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规范》。去年,又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规定了增殖放流的水域、本底调查、放流物种、包装与运输、验收、投放、效果评估等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对于水生生物种类的选择,我省禁止使用杂交种、转基因种及外来种,确保水域生态安全。

在海水物种方面,优先选择当地特有物种,如大黄鱼、泥东风螺、长毛对虾、真鲷、黑鲷、花鲈、日本对虾、西施舌等。在淡水流域方面,优先选择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净水鱼类如鲢、鳙等。在种质资源保护区,则优先选择保护区保护物种如细鳞鲴、大刺鳅、厚唇鱼、黑脊倒刺鲃、中华鳖等。

长毛对虾、日本对虾因其苗价低,生长快,效果好,是我省主要放流物种,放流数量占全省总放流量的90%以上。

在淡水放流物种方面,鲢鱼、鳙鱼成为首选。“鲢、鳙是滤食鱼类,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喜食浮游动植物,是净化水生态环境的能手。”翁祖桐说。

根据在水库、闽江部分流域开展的标志放流初步估计,每1公斤鲢、鳙鱼体内分别含氮量约24克、含磷量5克。近几年来,我省年均放流量约为1300万尾,以每尾鲢、鳙平均每年体重增长0.5公斤计,每年放流鲢、鳙,可直接从水体中抽取超过150吨的氮、超过30吨的磷。可见,增殖放流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大黄鱼苗。  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摄

珍贵濒危物种需加大力度放流

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态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近5年来,我省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物种达到48种,其中,淡水物种21种、海水物种21种、珍贵濒危物种6种,放流总数量超过140亿尾(只、粒)。

大黄鱼是我省地方特色物种,官井洋大黄鱼原种场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水产原种场。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担负着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增殖的任务,公司聘请“大黄鱼之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家富任首席技术总监,开展大黄鱼种质保持、良种选育及养成技术研发,公司年产大黄鱼原良种受精卵2吨、鱼苗2亿尾、成鱼500吨。通过多年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官井洋大黄鱼保护区已形成大黄鱼种群。

随着我国花蟹育苗取得重大突破,去年11月24日,我国首批人工繁育的5万尾花蟹苗种野外放流,选择在连江黄岐东鼓岛附近海域举行。该品种的增殖放流在全国属于首例。

据悉,花蟹捕捞历来是黄岐镇渔民的主要收入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捕捞量增多,渔船出海捕捞获得花蟹的数量逐年递减,2015年的捕捞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因此,此次花蟹放流受到连江渔民极大欢迎。

“中华鲟、胭脂鱼、棘胸蛙、中国鲎、大鲵、文昌鱼等是我省珍贵濒危物种,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有助于延续珍贵的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翁祖桐说。

中国鲎是平潭特色的水生物种,但近年来数量大幅下降。作为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其生长周期很长,需要约13年才能完成繁殖。它们一般生活在深海区,每年6—8月成双成对回到沙滩上产卵,素有“海中鸳鸯”的美称。

今年6月6日,在平潭敖东镇山岐澳中国鲎保护区海域,放流了中国鲎苗种21.57万只。

通过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不断改善、修复因捕捞过度遭受破坏的水域生态环境,既促进大宗物种资源和珍贵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的恢复,又可以增加渔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合一,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渔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将海蚌苗撒入大海。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摄

鱼苗通过船上的这根导流管,如同坐滑梯般地放归大海。 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摄

志愿者积极参加增殖放流活动。 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