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经济评弹】农产品滞销的怪与不怪

2018-08-24 08:17:52 潘抒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盛夏时节,正是西瓜热销的旺季。然而,罗源县霍口乡东宅村却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日前,本报融媒体客户端——新福建APP报道此事之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短短几天时间内,热心读者纷纷转发,爱心人士踊跃购买,滞销西瓜随即销售一空。

近几年来,农产品滞销事件时有发生。以时间为维度来统计和观察,三年内,仅本报一家的报道,便有漳浦大葱、晋江花菜、石狮白萝卜、仙游甘蔗、上杭蜜雪梨、宁德柚子等多地多品类农产品遭遇丰产不丰收的尴尬。从地域来看,不只是在我省,包括云南咖啡、内蒙古马铃薯、广东徐闻菠萝、广西荔浦砂糖橘、湖北枣阳桃子等,都曾出现价格上蹿下跳的表现。

面对滞销,媒体和公众往往关注在田间劳作却无市场话语权的农民,呼吁爱心企业和人士伸出援手。事实上,这也是舆论反应的惯有路径。以此次罗源西瓜滞销为例,报道同样用一定的篇幅,关注了瓜农因家人常年卧病而种植经济作物以贴补家用的初衷。

不过,各地农产品滞销事件如今不但传播遭遇瓶颈,公众援助的爱心和热情也日趋疲惫与冷淡。尤其是今年5月,网络爆出许多所谓的滞销产品,盗用同一张满脸忧愁的大爷肖像进行“悲情营销”,更是透支了公众的善意。

显然,舆论的关注与引流叫卖只能治标不治本,绝非长远之计。应该认识到,破解农产品滞销困局,关键还是要缓解农产品周期性价格波动,以及不正常的价格走势对生产端所形成的误导。

对于农产品滞销导致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或许可从三个层面来思考。

首先,从农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农业发展规律来看,要“见怪不怪”。毋庸讳言,当前,许多农产品的种植仍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封闭,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农产品信息平台。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农民往往会根据习惯经验和以往的市场行情来进行生产。简单地说,过去种什么现在就种什么,以往什么价格高如今就种什么。

农民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指导,只能跟风种植,往往会因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而陷入蛛网困境。所谓蛛网困境,指的是农产品市场中,作为商品的农作物具有一定时长的生长周期。这个周期决定了,本阶段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下一阶段的农产品供应量。而且,供应量及价格此高彼低、高低循环,呈现为蛛网状图形。

以生猪养殖为例,某个时候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肉价上涨,猪农认为有利可图会增加养殖数量。待到生猪上市时,供过于求导致肉价下跌。价格下跌,市场开始压缩养殖数量,到了下一个周期又导致供不应求,引发新一轮肉价上涨,如此循环。这几年频发的农产品滞销,原因也与“猪周期”一样:供应者无法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而农产品价格对调节供给又存在滞后性,于是,扎堆生产,一窝蜂供给。

其次,“见怪不怪”之后,还要“见怪是怪”。换句话说,从经济运行规律看,农产品市场运行出现波动十分常见。理性地看,因供过于求而发生的滞销,未必就是坏事。市场经济中,并非所有生产经营者都能获利。有盈利者,必然也有亏损者。市场以无形之手,淘汰部分生产经营者,遏制相对过剩的产能。最终,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不过,农产品市场运行有其特殊性,且抗风险能力弱的农民直接受其影响。站在民生立场上,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理当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帮其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事实上,蛛网困境仅以静态变量作为参数,而忽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市场的变化,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在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和供求的不稳定方面,可为农民提供的帮助颇多。比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的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并优化供给;引导农民组建生产合作社,改变农产品供给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状况;加强流通市场的建设,促进农产品顺畅流通。此外,还可以在人才、经费、管理等各方面积极培育和扶持机构组织的发展,提高其带动能力等。

不过,引导农户生产,既需要承担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决策风险,也需要超出一地一域的顶层设计。就此而言,“怪”与“不怪”之间,是对有关部门的胆识、作为和远见的考验。决策者应当克服畏责和畏难的心理,用一颗赤子之心,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和组织农民在市场海洋中搏击风浪。(福建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