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图说福建> 正文
分享到:

重振百年鲤鱼文化 鲤鱼溪旅游走出“孤独”

2018-09-14 09:42: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因种种原因,当地文化保护与传承一度懈怠,鲤鱼溪旅游从兴盛归于平静,这引发了当地村民和旅游部门的思考。周宁县决定从振兴鲤鱼文化着手,并对其进行保护和不断延伸,以此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鲤鱼溪五弯六曲穿过浦源村。 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黄起青 摄

东南网9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黄起青 文/图)

旅游不只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推动,发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就是寻找旅游景区的灵魂。

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鲤鱼溪,发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中遨游着色彩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温顺如驯,诚如“神鱼”,故而得名“鲤鱼溪”。

当地的郑氏先祖按“洛书河图”和“八卦”布局,在长约500米的水域兴建村落,繁衍生息,孕育出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鲤鱼文化。因种种原因,当地文化保护与传承一度懈怠,鲤鱼溪旅游从兴盛归于平静,这引发了当地村民和旅游部门的思考。周宁县决定从振兴鲤鱼文化着手,并对其进行保护和不断延伸,以此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文化传承缺失 旅游渐冷

走进周宁县浦源村,漫步鲤鱼溪,蜿蜒的溪流两侧,座座古民居,在清风中寂静,门前溪水含着古韵流淌,溪中一尾尾鲤鱼,划起片片涟漪。“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游客投食,溪中鲤鱼彩鳞闪烁,吞咽之声清晰可闻。

浦源村有个动人的传说:鲤鱼仙姑救助郑氏先祖,郑氏后人对鲤鱼敬若神鱼,不捕不食,倍加珍爱,人鱼同乐,形成特异淳朴风情。2005年,这里的护鱼习俗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周宁鲤鱼溪的鱼冢、鱼葬、鱼祭文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三个世界唯一”和“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称号。

依托独特“人鱼同乐”的鲤鱼文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鲤鱼溪旅游就悄然兴起。翻开老相册,今年45岁的村民郑新鸿指着照片说,那时候景区游客很多,村里亭榭都坐满了人,溪旁众多游人用长线绑着光饼喂鱼,十分热闹。游客多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就增加了,浦源村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周宁上海商帮的兴起,一拨又一拨的浦源人投身商海,争当弄潮儿,浦源村常住人口由3000多人降到700多人,且多为妇孺老幼。

“那时候,大家只想着走出山去,对传统文化无心传承。”郑新鸿说,由于村民们纷纷外出经商,村里只留下孤零零的几位老人维系着传统的鲤鱼文化。原来浦源村几乎个个男丁都会的护鱼武术,到了2007年,只剩下七八个老汉偶尔会“耍弄”一番;鱼祭活动也只在重大节假日演出,且鱼祭队伍老龄化严重,失去了以往的精气神。800多年的鲤鱼文化在渐渐沉寂,难显其独特光芒,这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景区游客也越来越少,最少时一天还不到10人。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