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铁上,两名“熊孩子”整个人吊在拉手环上。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实习生 林丽 摄 教育难题困扰家校 有家长和网友认为,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不能过多地限制他们的行为。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责任在于家长,“熊孩子”行为失范是一种“缺乏家教”的表现。 还有家长认为,小孩子难管束,父母想引导却收效甚微,很无奈。福州市民林女士的孩子今年五岁半,在游乐场所喜欢乱跑冲撞,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难管束,令她头疼不已。林女士告诉记者,一次孩子把别人的玩具弄坏,她引导孩子道歉,但孩子并不听从,让她无计可施。“怎么教育孩子对我们来说也是难题。”但林女士认为,不应该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冠上“没教养”的标签,这对孩子成长并不利,“小孩子心智不成熟,就没有不犯的错的孩子”。 不少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十分困惑。王女士的孩子12岁了,有时候会在公众场合说脏话,“不能说我们没有教育孩子,有时候确实不知道怎么处理,打骂好像也不行”。王女士觉得,现在的小孩偏早熟,比较难管,合适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摸索。 曾在幼儿园任教的陈惠指出,现在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管束不足,也让学校在管理学生上遭遇了难题。老师要是处罚学生,很容易被家长投诉,“打不得骂不得,老师只管教书,不敢育人。”陈惠说。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反映出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习惯不好的家庭,孩子接受的教育也不好。”邹开煌表示,有教育水平的家庭,家训、父母的涵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自然也好。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现在的网游、影视作品、动漫作品等也存在不良的示范。 福建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永红对小孩子行为失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她表示,“熊孩子”的产生有家长溺爱型,让孩子为所欲为,认为不用过多管教,等到孩子长大后自然知道规则;还有家长忽视型,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忽略了孩子行为规范的养成;还有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为安抚行为,孩子觉得家长没有关注自己,就会想去惹是生非以求得关注。 |
相关阅读:
- [ 05-31]“六一节”关注儿童安全系列报道之二:熊孩子“任性”乘电梯危险多
- [ 07-04]"熊孩子"把高楼屋顶当乐园 目击者拍下惊心画面
- [ 05-11]南平:“熊孩子”玩手游 半年刷信用卡1.6万元
- [ 11-03]福州:“熊孩子”等红灯逗狗 害车主跌个大跟头
- [ 05-19]14岁“熊孩子”玩网游 偷母亲1.5万私房钱买道具
- [ 03-25]鲤城第三中心小学遇“熊孩子”出没 办公室遭恶搞
- [ 03-24]熊孩子玩火烧了房子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