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生态篇】福建:实施绿色变革,推动永续发展

2018-12-18 10:42: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推动永续发展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洪东妹)

生态是福建的烫金名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路上,我们也走过弯路。毁林开荒、粗放发展、水土流失……生态警钟一度敲响——人与自然,该怎样相处?

改变,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实。在“两山论”思想指引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于是,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深化林业改革,扩大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创新机制,多管齐下,综合发力,让八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从本世纪初率先提出“生态省”战略构想,到2014年获批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福建一直走在前列。

作为中国最绿的省份,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的省份,我省优秀生态资源正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经16年探索,搞活了山林。农民靠山吃山,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漫山开遍“绿色银行”,“生态美、百姓富”得到有机统一。

实践证明,只有守好绿色,以“绿”生“金”,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实施绿色变革,推动永续发展,福建人有底气。

作为闽东赛江源头的寿宁县,一度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灾区,1986年与长汀县同时被国家列入南方6省12县“以工代赈”治理水土流失的受援县。30多年来,寿宁县发动群众通过植树造林方式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当地百姓开荒种树的故事不胜枚举,有“树痴”美名的徐道球,就是他们的代表——

徐道球30载种树20万株

徐道球绿化的500亩梧桐坑山场。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吴通华 文/图)“小雪”节气过后,山间渐冷,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影子,地面铺上一层金黄的松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片林子土层薄,种植杨梅、橘子、桃子、李子等经济林效益都不好,但用来种植松树、杉木、毛竹,长得很快。”正在山上劳作的寿宁县坑底乡坑底村农民徐道球谈起他的“生态经”。

现年65岁的徐道球守护这片青山已30多个春秋,他年复一年地坚持植树造林,不仅让600多亩荒山变成了森林,还走出了一条向林下要经济、要效益的致富之路。

敢叫荒山披绿装

徐道球小时候家里穷,小学毕业后就跟随父母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养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早出晚归地耕作,每年单稻谷就能收获六七千公斤,成了远近闻名的劳动能手。

1984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徐道球正准备上山,坑底乡归洋村村主任匆匆来到他家,说有件重要的事需要他帮忙。

原来,早年归洋村曾组织村民在后门山开辟了150多亩集体林场,种植松树和杉树,但由于交通闭塞、管理不善等原因,林场遭滥砍滥伐几近全毁。要保住林子,就要找人来承包。

看到村主任心急如焚的样子,徐道球放下当天要干的活,与他一起来到归洋村。

“如果你不承包,我们只能将林子全砍了烧炭卖。”村主任说。

看着眼前光秃秃的一片树桩,徐道球无比痛心。“好,这片林场我来承包!”他当即答应了村主任的请求,并筹集1万多元与归洋村委会签了承包合同。

从此,徐道球与这片林子结下不解之缘。他花6000多元开通了归洋村到林场的机耕路,在林子里搭起小茅屋。两年间,被毁的林木全部补上了树苗。归洋村离坑底村较远,为了护林、耕作两不误,农忙时节,他还雇人帮忙护林。在他心里,管好林子,不单是对归洋村的承诺,更是出于对每一棵树木的挚爱。

经过近20年努力,150亩林子长得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2003年7月,徐道球以低价将林权转让给归洋村委会,完成了他当初的承诺。

归还林场后,徐道球回到坑底村。没有林子可管,他觉得生活似乎少了什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花菇产业在坑底乡崛起成为主导产业,人们砍树种菇,山上的树木一年年减少。

“带动村民种树,把所有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徐道球,心中有了一个“宏伟蓝图”。

2004年6月,他与3个村民一起承包了坑底村梧桐坑的200多亩荒山,全部用来种植松树、杉木。不久,徐道球又选择梧桐坑另一片荒山,在乡林业站支持下,他投入10多万元,开荒300多亩,并开通机耕路,建造小木屋,再次在山上安营扎寨。

“湾种毛竹,岗种树。”有着丰富经验的徐道球,给每座山头做了科学的规划。他在各个山头种松树和杉树,在山腰处种毛竹。

“坑底海拔高、土层薄,新开垦的土地必须追肥。”在山坡上,徐道球指着一丛丛树苗说,“为了开源节流,我在林子里种上大豆、马铃薯、梨树、桃树、油柰,还运来菇脚当肥料,埋到每棵树木、毛竹的根部。”

30多年来,徐道球以山为家,在600多亩荒山上种树20多万株,如今已成林的有15万多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