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园篇】重识朱子之道,让一个城市找回文化自信

2018-12-18 10:54: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10月17日,33对新人集体举行“朱子婚礼”。

文化寻根,年年踏上朱子故里

今年7月29日,第11届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在武夷精舍开营。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会长朱土申主持开营式、敬师礼。来自海峡两岸2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师生恭敬地行礼。

研习营队长、台湾大学朱书汉博士高举队旗,旗上飘扬着朱子家训——“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崑将教授在致辞中说,两岸学子走朱子之路,走的是“灵根自植之路”“文化寻根之路”。

2008年8月2日,由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台湾朱氏文教基金会主办的朱子之路研习营,在武夷山开营。“11年来举办了11届,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人。每位参加的学子都要发表一篇有关朱子思想学说的论文。教授们针对学生论文进行评析,师生双向交流,热烈而深入,借此发现并培养年轻的朱子学研究精英。”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朱美珍说。

有一位学子在心得体会上写道:“朱子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这些言简意赅的注解,让我深受启发!”

还有学子说:“我以前对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提法很反感。通过这次参学,我才明白,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是主张用反映社会共同要求的道德原则来克服违背公共道德的私欲。”

“在朱子之路上体悟朱子之道,让很多学子消除了对朱子的种种误解,从而爱上了朱子文化。”朱美珍说。

近年来,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得到广泛关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朱子后裔、朱氏宗亲以及“朱子学”爱好者、研究者来到南平。寻根之旅,成为朱子故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复兴,带旺一方旅游经济

朱子孕育于政和,出生于尤溪,成长于建瓯,成就于武夷山,终老于建阳。他在世71年,其间在武夷山生活了近50年,在此从学、著述、授徒,实现成长、成家、成才、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

五十年时间积淀,武夷山朱子文化遗存遗迹类型齐全,既有民居、书院、寺庙、家祠,又有牌坊、街道、驿站、墓冢。武夷山市五夫镇是朱子文化遗存遗迹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国历史名镇。

“这些遗迹遗存曾遭侵占、破坏,如今许多得到回归并整修,成为可视景观,并激活古镇的文化旅游。”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副秘书长朱燕涛说。

最早在五夫镇做导游的姜东成,对这个千年古镇发生的变化,有着最深刻的体验。

1998年,姜东成到朱子故居紫阳楼(紫阳书堂)参观,见到的是沉甸甸的“铁将军”把门。失望的他,只能透着门缝往里探,只觉无比深幽。此后又前往几次,皆怅然地无功而返。1999年,时任五夫镇党委书记的兰林和找到姜东成,希望他把紫阳楼好好管理起来,并把大门的钥匙交到他手里。姜东成从此成为民间推动朱子文化旅游的热心人。

20年后的今天,五夫镇作为朱子文化旅游开发重镇,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保护性地修复古镇古迹,建成朱子雕像广场,在旧址上重建紫阳楼,投资近5亿元的朱子文化园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

随着政府强势推动朱子文化的保护、开发,朱子文化的活态传承如星火燎原越来越旺。

10月17日,以“十全十美、朱子作证”为主题的“朱子婚礼”在武夷茶博园举行。33对新人严格遵循纳彩礼、纳币礼、亲迎礼及合卺礼四个经典环节,循古礼,复传统,共同完成一场沿袭千年人文经典的婚礼仪式。

作为朱子文化的精神产品,“朱子四礼”(敬师礼、成人礼、结婚礼、祭祀礼)通过精心打磨,既传承延续又与时俱进,做到新而不古、简而不繁,成为活化朱子文化的精品之作。

现在,“朱子敬师礼”“朱子成人礼”已在南平全市推广。今年暑假期间,万名武汉学生分批来到武夷山游学,还专程到朱子故里行敬师礼。

朱子文化品牌的打造与建设,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随着朱子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通,千年古镇五夫迎来大量的中外游客和朱子文化研学学生,游客量每年增长20%以上。当地农家宴、民宿、写生基地等兴盛起来,提高了百姓收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